第一部分:演练前 —— 精心策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演练的成功始于周密的计划,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让参与者感到紧张,但让组织者心中有数”。

明确演练目标
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问自己:我们这次演练到底想测试什么?
- 是检验流程? 比如火灾报警后的疏散路线是否畅通。
- 是测试系统? 比如应急通讯系统在断网/断电时是否可靠。
- 是磨合团队? 比如指挥小组的决策效率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 是评估能力? 比如急救人员的现场处置能力或员工的应急心理素质。
- 是发现漏洞? 比如应急预案中是否有未覆盖的盲区。
技巧: 目标必须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在10分钟内,将A栋大楼所有人员疏散至B集合点”就比“测试疏散能力”要好。
组建演练策划小组
演练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团队来负责。
- 总指挥: 通常是高层领导,负责决策和资源调配。
- 策划组长: 负责整体方案设计、流程制定和脚本编写。
- 评估员/观察员: 这是关键角色! 他们不参与操作,只负责记录,建议邀请外部专家或不同部门的骨干担任,确保客观性。
- 后勤保障组: 负责场地、物资、道具、安全等。
- 沟通协调组: 负责对外联络、对内通知,管理信息流。
技巧: 评估员在演练前要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知道看什么、怎么记、如何评价。
编制详细的演练方案
方案是演练的“剧本”,越详细越好,应包含:
- 演练背景/情景: 用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来启动演练。“今天下午3点,三楼生产线因电路短路引发火情,火势有蔓延趋势,并产生大量浓烟。”
- 演练时间与地点。
- 参演人员与角色分工: 明确谁是指挥官、谁是救援队员、谁是伤员、谁是普通员工。
- 演练流程与脚本: 一步一步描述会发生什么。
T+0min:火警触发。T+1min:监控中心确认火情,报告总指挥。T+2min: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广播通知。T+5min:疏散组引导人员撤离。
- 评估标准与方法: 明确每个环节的“及格线”。“伤员在5分钟内得到初步包扎”。
- 安全预案: 必须有!演练中也可能发生意外,明确紧急停止信号(如连续长鸣的哨声)、安全负责人和应急处理流程。
准备演练物资与道具
“真”是演练的灵魂,道具能极大地提升代入感。
- 通讯设备: 对讲机、备用电源。
- 疏散道具: 烟雾弹(务必使用无毒、无害的)、警戒线、指示牌。
- 救援道具: 模拟担架、急救箱(内含假血、绷带等)。
- 文书道具: 演练脚本、评估表、计时器。
- 技术支持: 模拟报警系统、断电装置等。
技巧: 在不引起恐慌的前提下,可以提前告知演练的大致时间(如“本周三下午”),但具体情景和启动时间必须保密,这样才能测试出真实的应急反应速度。
宣传与沟通
- 对内: 向全体员工宣布将进行演练,强调其重要性,消除大家的抵触情绪,告知演练的大致时间、基本流程以及信号识别方法。
- 对外: 如果演练可能影响外部(如客户、邻居),提前进行公告,避免造成误会。
第二部分:演练中 —— 控场如导演,激发真实反应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创造高压环境,逼出真实行为”。
设定“导演”与“控制员”
- 导演(总指挥): 在后台或通过监控观察全局,根据脚本和现场情况,推动演练按计划进行,或适时“加料”增加难度(“模拟一名员工在疏散时因恐慌摔倒受伤”)。
- 控制员: 负责向特定角色下达指令,传递信息,确保演练按脚本推进。
营造真实感
- 使用逼真的道具: 浓烟、警报声、伤员的呻吟声都能极大提升紧张感。
- 扮演“捣乱者”: 安排一些人扮演不配合的员工、惊慌失措的群众,测试现场人员的指挥和安抚能力。
- 信息延迟与失真: 模拟通讯不畅、信息传递错误等真实场景,考验团队的应变和纠错能力。
观察与记录
评估员是演练的“眼睛”和“耳朵”,他们需要:
- 客观记录: 不做主观评判,只记录“事实”。“14:05分,疏散广播响起,但A区仍有30%员工未立即行动,在收拾个人物品。”
- 重点关注:
- 时间: 各环节是否达标?
- 动作: 操作是否规范?流程是否正确?
- 沟通: 指令是否清晰、及时?信息传递有无中断?
- 决策: 指挥官的决策是否果断、合理?
- 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配合是否默契?
- 态度: 参与者的精神面貌、责任心如何?
确保安全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场必须有安全员随时待命,一旦出现真实危险或参与者过度恐慌,立即启动安全预案,中止演练。
第三部分:演练后 —— 深度复盘,将经验转化为能力
演练的价值在演练后才能体现,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立即召开复盘会
演练结束后,不要马上解散,立即组织所有参演人员、评估员和策划小组开一个复盘会,此时记忆最清晰,感受最真切。
采用“不指责”的文化
这是复盘会成功的关键,营造一个开放、安全的氛围,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 主持人开场白: “今天演练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不是追究责任,请大家放下包袱,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
- 引导讨论: 按照演练流程,一步步回顾。
运用有效的复盘方法
- 优点-改进法:
- “今天我们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先肯定成绩,鼓舞士气)
- “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聚焦改进点)
- “3个F”复盘法:
- Facts (事实): 刚才发生了什么?(客观描述)
- Feelings (感受): 你当时有什么感觉?(分享情绪和体验)
- Findings (发现/收获): 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提炼结论)
撰写详细的演练评估报告
这是最重要的产出物,报告应包括:
- 演练概况: 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目标。
- 演练过程简述。
- 评估结果:
- 亮点与成功之处: 值得表扬和保持的做法。
- 发现的问题与不足: 分为流程、设备、人员、沟通等类别。
- 改进建议与行动计划: 这是报告的核心! 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改进措施,并明确负责人和完成时限。
- 问题: A楼安全出口指示牌不明显。
- 措施: 采购并安装新型蓄光型指示牌。
- 负责人: 张三
- 完成时间: 2025年10月30日
跟踪落实,持续改进
报告不是终点,必须建立一个机制,跟踪评估报告中的行动计划是否完成,并将这些改进措施更新到正式的应急预案中,然后将演练的经验和教训,纳入到下一次的培训计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