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高考散文鉴赏技巧,如何快速拿高分?

下面我将为你系统梳理一套“高考散文鉴赏四步法”,并附上核心考点和答题模板,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2025高考散文鉴赏技巧,如何快速拿高分?-图1


核心心法:形散神不散

所有散文技巧的分析,最终都要回归到这个核心:文章的“形”(材料、结构、语言)是如何服务于“神”(主旨、情感、哲理)的? 你的所有分析,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高考散文鉴赏四步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神”——主旨与情感

这是鉴赏的基石,如果主旨都理解错了,后面的分析全都会跑偏。

目标: 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作者的情感基调。

技巧与方法:

  1. 抓“文眼”或“句眼”:

    • 文眼: 散文中能揭示主旨、统领全文的关键性语句,是文章的“灵魂”,它通常出现在开头、结尾或过渡段。
    • 句眼: 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或态度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 怎么做: 边读边划,将那些让你感觉“一针见血”、“很有分量”的句子标出来。
  2. 关注“情语”和“景语”:

    • 情语: 直接抒发情感的词语,如“喜悦”、“惆怅”、“眷恋”、“批判”等。
    • 景语: 描写景物的词语,注意,写景从来都不是目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暗示或反衬自己的情感。
    • 怎么做: 注意描写景物的词语,思考它们传递出的是何种氛围(如:萧瑟、明媚、凄清、生机勃勃),从而反推作者的情感。
  3. 分析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 意象: 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月亮”常代表思乡,“杨柳”常代表送别,“常青藤”常代表不屈的生命力。
    • 怎么做: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或重点描写的核心意象,思考它可能象征了什么。

【示例】 读朱自清的《背影》,首先要抓住“背影”这个核心意象和文中多次出现的“我”的几次流泪,就能迅速把握住文章“深沉、含蓄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愧疚与思念”这一主旨。


第二步:拆解结构,理清“形”——思路与脉络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它决定了“形”的散与不散,好的结构能让零散的材料井然有序,有力地支撑主旨。

目标: 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段落作用和结构特点。

技巧与方法:

  1.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 时间顺序: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从早到晚、从童年到老年)。
    • 空间顺序: 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外到内)。
    • 逻辑顺序: 以事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如:由因到果、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
    • 情感变化顺序: 以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由乐到悲、由平静到激昂)。
    • 怎么做: 找出标志性的时间词、方位词、关联词,或概括每段大意,看它们之间是并列、递进、转折还是总分关系。
  2. 分析段落作用(高频考点):

    • 开头段:
      • 开篇点题: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旨。
      • 总领全文: 提出下文要写的中心内容,起到总起作用。
      • 渲染气氛: 描绘环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 设置悬念: 引发读者思考,吸引阅读兴趣。
      • 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 中间段:
      • 承上启下: 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
      • 单独成段: 强调、突出该段内容。
      • 拓展思路,丰富内涵,使论证更充分。
    • 结尾段:
      •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 升华主旨,深化主题。
      • 含蓄隽永,引人深思,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 呼应开头,使结构完整。

【示例】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开头部分大段描写地坛的荒芜与沉静,其作用就是渲染气氛,为下文作者在此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奠定沉郁、哲思的感情基调,并为后文写母亲的伟大做铺垫


第三步:品味语言,赏析“味”——表达与技巧

语言是散文的血肉,其魅力在于精准、生动、富有表现力,这是鉴赏题的重头戏。

目标: 分析语言特点,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技巧与方法:

  1. 从词语入手(炼字):

    • 动词: 准确、生动、富有动态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 形容词: 生动、形象,描绘事物的状态,如“大的白杨树”。
    • 副词、数词、量词: 表达程度、范围、数量,使表达更精确、严密,如“有一棵树”、“千万条柳丝”。
    • 怎么做: 将某个词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较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 从句式入手:

    • 长短句结合: 长句表意周密、舒缓,短句简洁、有力、有节奏感。
    • 整散句结合: 整句(对偶、排比)形式整齐,气势磅礴;散句长短不一,灵活自然,结合使用,使语言富有变化,错落有致。
  3. 从修辞入手(必考点):

    • 比喻、拟人: 使语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
    • 排比、反复: 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层层深入,富有节奏感。
    • 对比、反衬: 使事物特征更突出,情感表达更强烈。
    • 设问、反问: 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增强说服力或感染力。
    • 怎么做: “手法 + 内容 + 效果” 三步分析法,即“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突出了/强调了……特点/情感/主旨”。

【示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手法: 比喻。
  • 将荷叶比作舞女的裙。
  • 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舒展、挺拔、优美的姿态,赋予了静态的荷叶以动态的美感和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第四步:综合探究,深化“思”——评价与拓展

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要求你跳出文本,进行个性化、有深度的思考。

目标: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并结合现实谈启示。

技巧与方法:

  1. 辩证思考:

    • 作者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有没有局限性?
    • 文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体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 文中的人或事,给你带来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启示?
  2. 联系现实:

    • 将文章主旨与当下社会热点、个人生活经验、历史背景等联系起来,谈自己的看法。
    • 注意,“联系现实”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3. 评价人物/事件:

    要有理有据,评价要客观、全面,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不足(如果适用)。

【示例】 读了《阿Q正传》,可以探究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并联系到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精神胜利法”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现实,勇于奋斗。


高频考点与答题模板

考点方向 答题模板(万能公式)
**赏析某句话/某个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