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可口可乐新广告为何刷屏?创意秘诀在哪?

核心理念与品牌哲学

分析其广告创意,首先要理解其背后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

可口可乐创意广告分析-图1

  1. “Open Happiness” (开启快乐):这是可口可乐最著名的全球品牌口号,它将产品与“快乐”这一普世情感深度绑定,广告的核心任务不再是“解渴”,而是“带来快乐”,让消费者在饮用可口可乐时,联想到分享、团聚、庆祝等积极场景。
  2. “Taste the Feeling” (品味感觉):在“Open Happiness”之后,可口可乐推出了新的全球口号,更侧重于产品本身带来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连接,它提醒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可口可乐都是一种能带来愉悦和满足感的陪伴。
  3. 品牌即文化:可口可乐不把自己看作一个简单的快消品,而是美国文化乃至全球流行文化的象征,它的广告常常与圣诞、家庭、体育、音乐等文化元素紧密结合,使其品牌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创意广告的主要策略与手法

可口可乐的广告创意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策略,并不断与时俱进。

情感共鸣: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是可口可乐广告最核心、最强大的武器,它深谙“人们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 家庭与团聚:可口可乐是家庭聚会的常客,广告中经常出现三代同堂、朋友围坐、恋人分享的场景,例如经典的“Hilltop” (山顶)广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手举可口可乐,唱着“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传递出世界和平与团结的美好愿景,成为永恒的经典。
  • 分享与关爱:可口可乐的弧形瓶设计本身就暗示了“分享”,广告中,“分享一瓶可乐”是常见的主题,例如“Share a Coke” (分享可乐)活动,将常见的名字印在瓶身上,鼓励人们寻找并分享带有自己或朋友名字的可口可乐,极大地激发了社交分享和情感连接。
  • 乐观与希望:可口可乐的形象总是积极向上的,即使在逆境中,它的广告也传递出乐观精神,例如在疫情期间,可口可乐推出广告,画面中空无一人的货架,配上文案“Staying Apart is Staying Together” (保持距离,也是为了更好地在一起),展现了品牌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文化符号:深度融入全球语境

可口可乐善于将自身打造成文化符号,并巧妙地利用各种文化节点进行营销。

  • 圣诞老人:现代红衣白胡子、胖乎乎的圣诞老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可口可乐在20世纪30-40年代通过广告塑造并普及开来的,这使其品牌与圣诞节深度绑定,每到圣诞季,可口可乐的广告铺天盖地,成为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体育精神:作为奥运会等顶级体育赛事的长期赞助商,可口可乐的广告充满了运动激情、团队合作和拼搏精神,它将品牌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联系在一起,传递出活力与能量。
  • 音乐潮流:可口可乐始终与流行音乐保持同步,广告中常常出现当红歌手、热门歌曲,或者举办自己的音乐活动,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保持品牌的时尚感和年轻态。

互动营销:从“看广告”到“玩广告”

在数字时代,可口可乐将广告变成了一个可以参与和互动的平台。

  • “Share a Coke” (分享可乐):这是互动营销的典范,它不仅是一个广告活动,更是一个社交游戏,消费者在线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定制昵称瓶,在线下寻找、购买、分享,整个流程形成了完整的用户参与闭环,创造了巨大的社交话题和销量增长。
  • “Hug Me” (抱抱我)” 自动售货机:在韩国、菲律宾等地,可口可乐推出了会“求抱抱”的自动售货机,当有人拥抱它时,它会掉出一瓶免费的可口可乐,这个装置极具创意和趣味性,被拍成视频在YouTube上病毒式传播,获得了数千万的观看量,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巨大的品牌曝光。
  • 个性化瓶盖:在中国市场,可口可乐推出过“盖内诗句”活动,瓶盖内侧印有各种古诗词或现代诗句,鼓励消费者收集、分享,将品牌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引发了文化寻宝式的热潮。

视觉锤:简单而强大的品牌识别

可口可乐的广告在视觉上极具辨识度,形成了强大的“视觉锤”。

  • 红色:鲜艳的红色是可口可乐的品牌色,它代表了热情、活力、喜悦,在任何背景下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能瞬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 斯宾塞字体:独特的飘带式斯宾serif字体是可口可乐的“视觉锤”,与红色搭配,成为品牌最核心的视觉资产,深入人心。
  • 经典包装:弧形玻璃瓶、铝制易拉罐的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符号,广告中常常通过特写镜头突出其独特的轮廓和开启时“嘶”的声音,强化产品的质感和仪式感。

经典案例分析

“Hilltop” (山顶,1971年)

  • 创意:一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年轻人,站在意大利的一座山上,手持可口可乐,齐声唱着《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
  • 分析:这个广告诞生于越战和水门事件等社会动荡时期,它传递的和平、团结、希望的信息,完美地击中了当时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它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将可口可乐升华为一种连接世界、传递美好的媒介,达到了“品牌即精神”的高度,其旋律和画面至今仍是品牌记忆的巅峰。

“Share a Coke” (分享可乐,2025年进入中国)

  • 创意:将数百个最常见的中国消费者的名字印在瓶身上,并发起线上线下寻找“我的可乐”的活动。
  • 分析:这是“情感共鸣”与“互动营销”的完美结合。
    1. 个性化定制:满足了消费者被关注、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2. 社交货币:带有自己名字的可乐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绝佳的分享内容,极大地促进了用户自传播。
    3. 数据驱动:活动基于对中国消费者姓名数据的分析,精准地触达了目标人群。
    4. 文化适应:在全球成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和心理。

“Hug Me” (抱抱我) 售货机 (2011年)

  • 创意:一台特殊的自动售货机,当有人拥抱它时,会掉落一瓶可口可乐。
  • 分析
    1. 体验式营销:将冰冷的商业机器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传递出“分享一个拥抱,分享一瓶可乐”的理念。
    2. 病毒式传播:其新奇有趣的特性天然适合被拍摄成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二次、三次传播,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全球曝光。
    3. 品牌人性化:展示了可口可乐有趣、富有同情心的一面,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总结与启示

可口可乐的创意广告之所以能持续百年而不衰,其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品牌价值观恒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快乐”、“分享”、“乐观”等核心价值的传递从未改变,建立了稳固的品牌资产。
  2. 情感先行,产品置后:广告的出发点永远是“我想让消费者感受到什么”,而不是“我想让消费者知道我的产品有什么功能”,情感是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最强纽带。
  3. 拥抱变化,与时俱进:从早期的电视广告,到后来的互动营销、社交媒体传播,可口可乐总能敏锐地捕捉时代的技术和媒介变化,用最新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
  4. 全球视野,本土执行:拥有统一的全球品牌战略,但在具体执行上又能深刻理解并融入当地文化,做到“Think Global, Act Local”。
  5. 创造体验,而非灌输信息:最好的广告是让消费者主动参与进来,在互动和体验中感受品牌,从而产生深刻的记忆和情感认同。

可口可乐的广告创意是一部将商业与艺术、产品与情感、本土与全球完美融合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伟大的品牌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能引发共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