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国画山水”是一个非常迷人且充满无限可能的方向,它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在传统深厚的根基上,融入当代的视角、材料和观念,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下面我将从核心理念、具体技法、代表艺术家和实践建议四个方面,为您深入解析“创意国画山水”。
核心理念:何为“创意”?
创意国画的“创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意境的创新:
- 从“可居可游”到“精神图腾”:传统山水追求的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可游览、可居住,创意山水可能更侧重表达一种抽象的情绪、哲思或宇宙观,表现城市的喧嚣与孤独、科技时代的数字山水、或是内心世界的混沌与澄明。
- 从“自然崇拜”到“生态反思”:许多创意山水关注环境问题,如森林砍伐、冰川融化、空气污染等,用山水画的形式进行反思和警示。
-
技法的突破:
- 材料的拓展:除了传统的宣纸、墨、国画颜料,艺术家开始尝试使用丙烯、油画颜料、综合材料(如沙、土、金属箔、化学试剂)、拼贴、甚至数字绘画等。
- 工具的实验:除了毛笔,还使用喷枪、刷子、刮刀、抹布、甚至身体(手指、手掌)等工具进行创作,追求不同的肌理和质感。
- 构图的颠覆:打破传统“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法则,采用平面化、几何化、碎片化、超现实的构图,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构成方式。
-
观念的更新:
- 从“笔墨中心”到“观念先行”:传统国画高度重视笔墨本身的价值,创意山水有时更看重作品背后的观念和思想,笔墨只是表达观念的一种手段。
- 从“个体抒情”到“社会关怀”:作品的主题不再局限于个人的闲情逸致,而是更多地与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等宏大叙事相结合。
具体技法与表现形式
结合以上理念,创意国画山水在实践中呈现出多种面貌:
材料与肌理的实验
-
综合材料拼贴:
- 做法:将宣纸、旧报纸、麻布、金属网等材料拼贴在画板上,形成凹凸不平的基底,再在这些基底上进行国画渲染或油画绘制。
- 效果:画面具有强烈的物质感和层次感,如同在阅读一部立体的历史书卷,可以表现山石的嶙峋、古建筑的斑驳感。
-
“水墨+丙烯/油画”:
- 做法:先用墨或国画颜料铺底,待半干时,用丙烯或油画颜料进行覆盖、提亮或塑造,利用丙烯的覆盖力和油画的厚重感,与水墨的通透性形成对比。
- 效果:产生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视觉冲突与融合,墨色可以表现深远的空间,而丙烯色块则可以表现强烈的现代情绪。
-
“泼洒与肌理”:
- 做法:将墨、色、甚至清水、盐、酒精等液体泼洒在湿润的宣纸上,利用其流动、晕染、化学反应(如盐析出雪花状纹理)形成不可控的偶然肌理,再根据这些肌理进行“因势象形”的勾勒。
- 效果:充满偶然性和生命力,仿佛山水的灵魂在纸上自然生长,能创造出梦幻、迷离或混沌的氛围。
构图与形态的创新
-
几何构成山水:
- 做法:将山峦、树木、云雾等元素简化为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进行组合与排列。
- 效果: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设计感,画面秩序井然,节奏感强,如同一幅建筑蓝图或音乐乐谱。
-
微观与宏观的转换:
- 做法:将传统山水中的“点景”(如小人、小舟)无限放大,成为画面主体;或将宏大的山水进行微观处理,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结构。
- 效果:打破观众的常规视角,产生超现实的奇观,引发对尺度、存在和宇宙的思考。
-
城市山水:
- 做法:用传统山水的笔法和构图,去表现高楼大厦、立交桥、霓虹灯等现代都市景象,将山势化为楼群的起伏,将云雾化为汽车的尾气或雾霾。
- 效果:形成一种古今并置、文脉传承的独特美感,探讨了传统美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适应性与可能性。
光影与色彩的革新
-
光影的引入:
- 做法: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法,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强烈的光影效果,如晨曦、夕阳、月光下的山水。
- 效果:画面更具戏剧性和真实感,营造出特定的时间氛围和情绪。
-
主观色彩的应用:
- 做法:完全摆脱“随类赋彩”的原则,根据画家的主观情感或作品的主题需求,使用非现实的、高饱和度、甚至冲突的色彩,用蓝色画山,用紫色画水。
- 效果:色彩成为独立的情感语言,直接冲击观众的视觉和心灵,表达狂喜、忧郁、焦虑等强烈情绪。
代表艺术家与作品风格
- 刘国松: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他发明了“国松纸”,通过拓印、压印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山水肌理,强调“画前制作”,将绘画过程的一部分交给偶然性,开创了现代水墨的新纪元。
- 谷文达:早期以水墨书法闻名,后转向大型装置艺术,他的《伪篆书》系列,将传统文字进行拆解、重组,形成似是而非的“文字山水”,探讨文化身份、全球化和语言的权力问题。
- 徐冰:他的《天书》虽然是装置,但其对汉字的解构与重组,与山水画的“意象”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背后的故事》系列,用树枝、麻绳、垃圾等在玻璃后方“搭建”出山水画的形态,探讨“真实”与“再现”的关系。
- 贾又福:他的山水画充满奇思妙想,将太行山的雄奇与宇宙的浩渺、哲思的深邃融为一体,创造出“观化”的境界,既有传统的笔墨,又有超现实的想象,是“创意山水”中极具深度的一位。
如何实践创意国画山水?(给爱好者的建议)
- 根基要稳:在尝试创新之前,务必打下坚实的传统功底,临摹宋、元、明、清的经典山水画,理解“笔墨”、“构图”、“气韵”的基本法则,没有根基的创新是无源之水。
- 开阔眼界:不仅要看中国画史,还要广泛涉猎西方现代艺术史(如印象派、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和设计,思考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共通点。
- 从“小”处着手:不必一开始就搞宏大创作,可以先从一幅小品开始实验。
- 尝试新工具:用一支板刷去画山,或者用海绵去点染树叶。
- 尝试新材料:在一幅水墨画上,局部贴一小块金箔或麻布。
- 尝试新构图:画一幅正方形的山水,或者把地平线放在画面的正中央。
- 找到你的“创意点”:问问自己,我想表达什么?是城市的孤独?还是对自然的敬畏?找到一个触动你的主题,让它成为你创作的核心驱动力。
- 拥抱“失败”:实验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尝试可能会“失败”,但正是这些“失败”,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新的思路,保持开放和玩味的心态。
创意国画山水是一场传统与当代的对话,是东方美学与现代精神的交融,它既不是对传统的背叛,也不是对西方的模仿,而是在全球化语境下,用最古老的东方语言,讲述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最独特的风景与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