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虚拟与现实创意画,虚实如何交融出新奇?

下面我将从核心概念、创作方向、具体技法、灵感案例动手建议五个方面,为你全面展开这个主题。

虚拟与现实创意画,虚实如何交融出新奇?-图1


核心概念:理解“虚拟”与“现实”

在动笔之前,我们先要明确这两个词在艺术创作中的含义:

  • 现实: 指我们物理世界中可触摸、可感知的部分,它可以是:
    • 具象的: 人物、风景、静物。
    • 抽象的: 情绪、记忆、物理规律(如重力、光影)。
  • 虚拟: 指数字世界中非物理存在的部分,它可以是:
    • 数字产物: 像素、代码、错误、UI界面、弹窗、加载条。
    • 概念产物: 数据流、网络信号、身份认同、在线人格、虚拟世界(如元宇宙)。

创意画的核心在于探索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 融合: 虚拟元素如何像自然物一样存在于现实世界?
  • 冲突: 虚拟的、冰冷的数字符号如何侵入、破坏或重塑温暖的现实?
  • 依存: 现实世界的人如何依赖或被虚拟世界所定义?
  • 迷失: 在虚实边界模糊后,我们如何确认自我和世界的真实性?

创作方向与灵感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寻找你的创意火花:

物理世界的“数字入侵”

这是最直观也最容易上手的方向,将数字世界的“符号”和“产物”强行嫁接到现实场景中。

  • 画面元素:
    • UI界面覆盖: 在人物脸上、城市建筑上出现半透明的HUD(抬头显示器),显示生命值、坐标、任务进度。
    • 代码雨/数据流: 像黑客帝国一样,代码或二进制代码从空中落下,穿过现实物体。
    • 像素化/故障艺术: 现实场景的某个部分突然“卡顿”,变成马赛克、色块错位或撕裂。
    • 3D建模线框: 一个现实物体(如一杯咖啡、一只猫)的表面浮现出3D建模的线框结构。
    • 加载进度条: 一条加载条出现在天空、地面或人物的身上,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加载”中。
  • 情感基调: 科技感、疏离感、未来感、一丝不安。

虚拟世界的“现实倒影”

反向思考,描绘虚拟世界如何“泄露”或“反映”出现实世界的痕迹。

  • 画面元素:
    • 数字世界的“手工艺品”: 一个虚拟角色的房间里,摆放着用像素块拼成的现实物品(如一束花、一个相框)。
    • 模拟现实的“不完美”: 一个高度写实的虚拟场景中,出现了渲染错误、贴图丢失或物理引擎bug。
    • 数字生物的“现实感”: 一个纯代码构成的生物,却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如悲伤、好奇),它的身体由破碎的代码组成。
    • 网络连接的“实体化”: 两个虚拟角色之间的连接线,变成一条有形的、发光的物理绳子。
  • 情感基调: 怀旧、荒诞、温情、对真实性的拷问。

“赛博格”与身份的重塑

聚焦于人本身,探讨在虚实交织中,人类身份和情感的变迁。

  • 画面元素:
    • 身体改造: 人物的一部分身体被替换成机械或数字接口(如数据插口、发光的义眼),但眼神依然充满人性。
    • 虚拟与现实的双重人格: 同一个人的左右脸,一边是真实的、疲惫的样貌,另一边是精心修饰的、完美的虚拟形象。
    • 情感的数字化: 人物流出的不是眼泪,而是发光的数据或代码,人物的心脏是一个跳动的CPU。
    • 记忆的存储与提取: 人物的头上悬浮着透明的数据球,里面播放着他们的记忆片段。
  • 情感基调: 哲学思辨、身份焦虑、人性探讨、希望与失落。

自然与科技的“共生与对抗”

将宏大场景作为画布,展现虚拟与现实在自然景观层面的互动。

  • 画面元素:
    • 数字植物: 现实的树木上长出发光的电路板叶子,开出由0和1组成的花朵。
    • 机械生物: 动物的身体由金属和电缆构成,但眼神依然野性。
    • 数据化的风景: 山脉的轮廓是起伏的波形图,河流是流动的光纤。
    • 虚拟与现实的重叠: 现实的森林上空,悬浮着一个巨大的、由光构成的虚拟城市投影。
  • 情感基调: 史诗感、敬畏、对未来的想象、对生态的思考。

具体创作技法与工具

根据你的绘画基础和偏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

传统绘画媒介

  • 水彩/彩铅:
    • 优势: 氛围感强,适合表现“数据流”、“光影”等朦胧效果,利用水的流动性和颜料的晕染,可以创造出虚实结合的梦幻感。
    • 技巧: 先画好现实部分,待半干时用清水或淡彩“晕染”出虚拟部分,形成边界模糊的效果,用彩铅的细腻笔触可以描绘UI界面或代码的细节。
  • 丙烯/油画:
    • 优势: 覆盖力强,色彩鲜艳,质感丰富,非常适合表现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感,例如用厚重的笔触画现实,用平滑、发光的笔触画虚拟部分。
    • 技巧: 使用“罩染”或“Glazing”技法,在底层现实画面上,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颜色叠加虚拟元素,创造出数字屏幕的感觉,用刮刀或砂纸制造肌理,模拟故障或破损效果。

数字绘画媒介

这是最能发挥创意、效率最高的方式。

  • 软件: Photoshop, Procreate, Clip Studio Paint, Krita等。
  • 核心技法:
    • 图层混合模式: 这是创造虚实融合的核心神器
      • 叠加/柔光: 将虚拟元素(如代码、光效)放在上层,模式改为“叠加”或“柔光”,可以自然地融入下层现实画面,并增加光影和质感。
      • 滤色/颜色减淡: 制作发光效果,如屏幕光、霓虹灯、数据流的辉光。
      • 正片叠底: 制作阴影或镂空效果,如UI窗口的黑色半透明遮罩。
    • 素材运用:
      • 寻找参考: 拍摄现实照片作为基础。
      • 利用素材网站: Unsplash, Pexels找现实素材;Pinterest, Google找UI、代码、故障艺术等虚拟素材。
      • 自定义笔刷: 制作或下载“粒子笔刷”、“发光笔刷”、“代码笔刷”,可以快速画出数据流、光效和UI元素。
    • 滤镜与特效:
      • Camera Raw滤镜: 调整整体色调和光影,营造统一氛围。
      • 液化/变形工具: 创造扭曲、故障的视觉效果。
      • 添加杂色/纹理: 增加画面质感和数字感。

灵感案例参考

  • 电影:
    • 《头号玩家》: 完美展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游戏“绿洲”的融合与对立。
    • 《黑客帝国》: 定义了“数字雨”和“现实世界被虚拟系统控制”的视觉符号。
    • 《阿凡达》: 虽然是科幻,但其“意识链接”和“虚实共生”的概念与主题高度相关。
  • 游戏:
    • 《赛博朋克2077》: 整个游戏就是“高科技,低生活”的虚拟与现实冲突的视觉盛宴。
    • 《纪念碑谷》: 利用视错觉和不可能的空间,巧妙地融合了建筑与几何图形,是“规则”层面的虚实融合。
  • 艺术家:
    • Simon Stålenhag: 他的作品描绘了北欧田园风光中突然出现的巨大机器人、外星生物和科技设备,充满了宁静与末世的冲突感。
    • Beeple (Mike Winkelmann): 他的早期作品就充满了数字元素与流行文化的碰撞,后期更是将NFT和数字艺术推向主流。
    • 日本“赛博朋克”风格插画: 大量日本插画师擅长将霓虹灯、广告牌、电路板等元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