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入户访谈有哪些实用技巧与案例?

入户访谈案例: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意愿调查

项目背景: 某城市老旧小区计划进行“适老化改造”,其中加装电梯是核心议题,社区居委会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了解不同楼层居民的意愿、顾虑和期望,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入户访谈技巧案例-图1

访谈员: 小李(经验丰富的社区调研员) 受访者: 王阿姨(家住5楼,70岁,退休教师,非常希望加装电梯) 家庭环境: 典型的老式居民楼,楼道狭窄,没有电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在敲门之前,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1. 明确目标: 本次访谈的核心目标是了解王阿姨对加装电梯的支持度具体期望(如品牌、速度、费用分摊)以及她担心的主要问题(如费用、噪音、采光、低层住户反对等)。
  2. 准备材料:
    • 工作证/介绍信: 佩戴在显眼位置,上面有社区居委会的公章,这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 知情同意书: 清晰说明访谈目的、时长、信息用途,并承诺保密,需要受访者签字。
    • 结构化问卷: 作为访谈提纲,确保不遗漏关键问题。
    • 小礼品: 如一袋米、一桶油或一盒点心,价值不高但能体现心意,是敲门砖。
    • 记录工具: 笔记本、笔、录音笔(需提前征得同意)。

第二阶段:开场与建立信任

这是整个访谈最关键的环节,决定了对方是否愿意让你进门并畅所欲言。

敲门应答

(小李敲门,门内传来脚步声)

王阿姨:(通过门镜问)谁呀?

小李:(面带微笑,声音清晰、温和) 阿姨您好!我是社区居委会派来的小李,我们正在进行一个关于咱们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的民意调查,想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听听您的想法。

王阿姨:(有些警惕) 什么改造?我没时间。

小李:(没有强行推销,而是换位思考,说出对方最可能的痛点) 阿姨,您是住5楼对吧?我们这次调查主要是想看看大家对加装电梯有什么意见,您看您每天上下楼肯定挺辛苦的,我们就是想了解一下,如果真有机会装电梯,您有什么想法和顾虑,我们好跟上面反映。

王阿姨:(态度明显缓和,打开了门) 哦,是装电梯啊?快进来快进来!这个事儿我太有想法了!

【技巧解析】

  • 身份清晰化: 开头就亮明身份(社区居委会),增加可信度。
  • 目的具体化: 不说模糊的“民意调查”,而是点明“加装电梯”,直接命中目标。
  • 共情与关联: “您住5楼肯定挺辛苦的”,一句话拉近了距离,表明你了解她的处境,让她感觉到“你懂我”,这是打破防备的“金钥匙”。
  • 赋予价值感: “我们好跟上面反映”,让她感觉自己的意见是有价值的,能被听到。

第三阶段:访谈核心内容

进入屋内,坐下后,访谈正式开始。

小李:(坐下后,先送上小礼品) 阿姨,这是社区的一点心意,一袋米,您别嫌弃,这是我们的知情同意书,您看下,主要是跟您说明一下,我们今天的谈话内容是保密的,只用于统计分析,您放心。

王阿姨:(接过礼品和同意书,看了一眼) 哎呀,还带东西,真客气,这个我懂,你们放心,我有什么说什么。

小李:(打开录音笔,征得同意后开始) 阿姨,那我们开始了,首先想跟您聊聊,您对咱们小区加装电梯这件事,总体上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王阿姨: (毫不犹豫) 那必须是大力支持啊!我都70了,膝盖不好,爬5楼跟登天似的,有时候买菜提点东西,到家就累得不行,要是有个电梯,我就能多出去走走,晚年生活质量都高一大截。

小李: (积极回应,表示理解) 听您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对您这样的高龄居民来说,电梯确实是必需品,那除了您自己方便,您觉得加装电梯对整个小区还有哪些好处呢?

【技巧解析】

  • 先礼后兵: 送礼品、签同意书,是尊重和专业性的体现。
  • 开放式问题开头: “支持还是反对”是一个简单、安全的问题,让对方容易回答,建立谈话节奏。
  • 积极倾听与共情: “我特别能理解”,重复对方的感受,让她感觉被尊重,愿意继续说下去。
  • 追问与引导: 从“个人好处”引导到“小区好处”,可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具有公共价值的观点(如提升小区整体价值、方便老人小孩等)。

王阿姨: 好处多了!年轻人搬东西也方便啊,以前结婚买个大冰箱,几个人抬得满头大汗,而且小区有电梯了,以后房价肯定也能涨点。

小李: 看来您考虑得很全面,那咱们也聊聊可能存在的顾虑,您觉得在加装电梯这件事上,大家最担心的问题会是什么呢?或者您自己有什么担心?

【技巧解析】

  • “三明治”提问法: 在问了积极的问题后,用“也聊聊顾虑”来引入敏感话题,显得更客观,而不是一味地引导对方说好话。
  • 将问题“泛化”: 问“大家最担心什么”,而不是直接问“你担心什么”,可以降低对方的防备心,让她更容易说出一些可能不太好直接表达的顾虑。

王阿姨: 担心?当然有!最大的担心就是钱! 一部电梯几十万,怎么分摊?肯定不能大家平摊,我们住顶楼的,用得最多,是不是该多出点?但住1楼的,人家几乎用不上,凭什么要出大钱?这个矛盾最难调和。

小李: 您说得非常对,费用分摊确实是核心难题,那您觉得,像您家5楼,您认为一个比较合理的分摊比例大概是怎样的呢?

【技巧解析】

  • 聚焦关键矛盾: 王阿姨自己说出了核心矛盾,访谈员要做的是顺势而为,深入挖掘。
  • 具体化问题: 将笼统的“怎么办”转化为具体的“您认为怎样”,把讨论从抱怨层面引导到解决方案的思考层面,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王阿姨: 我觉得可以按楼层高低来,1楼不出钱或者只出一点点象征性的钱,2楼、3楼出得少一点,4楼、5楼、6楼依次增加,具体比例,可以开个居民大会商量嘛,只要大家心平气和地谈,总能有个办法。

小李: 除了钱,还有其他顾虑吗?比如施工期间的噪音、采光,或者电梯建好后的日常维护费用、噪音问题?

王阿姨: 噪音和采光肯定要考虑,施工的时候我们家肯定受影响,这个得有补偿,维护费也是个问题,以后每个月要交物业费或者电梯费,这个钱谁来收,怎么用,也得透明。

小李: 嗯,您考虑得非常细致,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社区组织一个协调会,让您和不同楼层的邻居们一起讨论这件事,您愿意参加吗?您觉得大家能达成一致吗?

【技巧解析】

  • 穷尽式提问: 在费用之后,主动提出“噪音、采光、维护”等其他常见问题,确保信息收集的全面性。
  • 行为意向与未来展望: 最后一个问题,从“态度”转向“行为”,了解她的参与意愿,并对未来进行预判,为社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王阿姨: 我肯定愿意参加!这是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大事,至于能不能达成一致,我觉得有难度,但只要把道理讲清楚,把账算明白,大部分人是会理解的,关键是要有公信力,不能暗箱操作。


第四阶段:结束与感谢

小李:(看了一下时间,总结并感谢) 阿姨,今天真的非常感谢您!您刚才说的这些,特别是关于费用分摊的建议和对公开透明的强调,对我们来说太有启发了,我们一定会原原本本地记录并反馈上去,耽误您不少时间,您快休息吧。

王阿姨: 不客气,能出点力也是好的,希望这个电梯真能装成!

小李:(离开时) 阿姨您留步,我们慢走!

【技巧解析】

  • **总结要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