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语文新闻类答题技巧,语文新闻类答题技巧八年级上册

语文新闻类答题技巧

在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阅读理解、材料分析和写作部分,掌握新闻类答题技巧不仅能提升答题效率,还能帮助考生更精准地把握得分点,本文将从新闻结构、答题策略、最新数据支撑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供实用技巧。

语文新闻类答题技巧,语文新闻类答题技巧八年级上册-图1

新闻类题目的核心结构

新闻类文本通常遵循“倒金字塔结构”,即最重要的信息在前,次要信息在后,具体可分为:
—概括核心事件,吸引读者注意。
2. 导语(首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要素。
3. 主体——详细叙述事件经过,补充背景信息。
4. ——总结或补充次要信息,有时包含评论或展望。

答题技巧

  • 阅读时先抓标题和导语,快速锁定核心信息。
  • 主体部分按“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梳理细节。

新闻类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

信息提取题

典型问法

  • “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里?”
  • “该新闻的主要人物是谁?”

答题方法

  • 定位关键词,直接引用原文作答。
  • 避免主观臆断,确保答案与原文一致。

示例(2024年高考模拟题):

根据以下新闻片段回答问题:
“2024年5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宣布‘嫦娥七号’探测器将于2025年发射,目标是对月球南极进行详细探测。”
问题:嫦娥七号的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2025年。

主旨概括题

典型问法

  • “这则新闻主要报道了什么?”
  •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题方法

  • 综合导语和结尾,提炼核心事件。
  • 避免过度延伸,紧扣新闻事实。

示例: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42万,再创新高”(来源:教育部官网,2024年6月)

主旨:报道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观点分析题

典型问法

  • “文中专家的观点是什么?”
  • “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题方法

  • 区分事实与观点,注意“认为”“指出”等提示词。
  • 结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分析。

示例

新闻片段:“教育专家李明表示:‘高考人数增长反映我国高等教育需求持续旺盛。’”
专家观点:高考人数增长说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加。

新闻类写作的高分技巧

标题拟写

  • 要求:简洁、准确、吸引人。
  • 技巧
    • 使用主谓宾结构,如“2024年人工智能大会在京开幕”。
    • 突出关键数据,如“全球碳排放量下降5%,专家:减排措施见效”。

导语写作

  • 核心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 示例

    “2024年6月10日,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宣布新增电子竞技为正式比赛项目。”(来源:新华社)

主体段落组织

  • 逻辑顺序:按重要性或时间顺序排列。
  • 数据支撑:引用权威机构数据增强说服力。

最新数据示例(2024年联网查询):

事件 数据 来源
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 1342万 教育部官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一季度同比增长2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2024年预计达1.2万亿美元 IDC(国际数据公司)

语言风格

  • 客观性:避免主观情感词汇,如“我认为”“应该”。
  • 简洁性:多用短句,少用复杂修饰语。

结合最新热点的答题训练

常涉及社会热点,以下为2024年部分热点事件及可能考点:

  1. 人工智能发展

    • 相关新闻:“2024年全球AI投资超800亿美元”(来源:IDC)
    • 考点:科技类新闻的术语理解,如“机器学习”“大模型”。
  2. 气候变化

    • 相关新闻:“联合国报告:2024年全球气温或再破纪录”(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考点:数据解读,如“同比上升1.5℃”的含义。
  3. 教育政策

    • 相关新闻:“教育部:2024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来源:教育部)
    • 考点:政策类新闻的关键信息提取。

避免常见失分点

  1. 脱离原文:主观发挥过多,未紧扣文本。
  2. 遗漏关键点:未完整回答“5W1H”。
  3. 语言啰嗦:答案冗长,未提炼核心信息。
    的核心在于快速抓取信息并精准表达,通过分析结构、掌握题型、结合最新数据,考生能显著提升答题质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