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幼儿创意美术课程,如何在家轻松玩出艺术启蒙?

幼儿创意美术课程方案

课程核心理念

我们的课程遵循 “过程大于结果,体验高于技巧” 的核心理念。

幼儿创意美术课程,如何在家轻松玩出艺术启蒙?-图1

  • 保护天性,鼓励原创: 尊重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想象和表达,不设“标准答案”,不使用“像不像”来评判作品。
  • 玩转材料,激发探索: 提供丰富、多元、甚至意想不到的材料,让孩子在“玩”中感受艺术,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
  • 连接生活,拓展视野: 将艺术与自然、科学、音乐、文学等相结合,让艺术成为孩子认识和表达世界的一种语言。
  • 情感表达,健全人格: 鼓励孩子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培养自信、专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1. 认知与技能目标:

    • 认识并尝试使用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如颜料、黏土、剪刀、胶水、自然物等)。
    • 初步感知和理解颜色、形状、线条、空间等基本美术元素。
    • 学习并掌握简单的手工技能,如撕、贴、捏、揉、折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体验完整的艺术创作过程(观察-构思-创作-分享)。
    •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听觉)进行艺术探索。
    •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组合与创造。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 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建立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 培养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乐于分享的品质。
    • 增强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培养耐心、专注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课程特色

  • 主题式教学: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有趣的主题展开,如“奇妙的昆虫王国”、“海底世界大冒险”、“我的情绪小怪兽”等,让学习更具连贯性和趣味性。
  • 多感官融合: 课程会融入音乐、故事、舞蹈、科学实验等元素,听着音乐画画,或者根据故事情节创作,实现艺术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
  • 材料探索工坊: 设立专门的“材料探索”环节,让孩子自由探索沙子、水、豆子、布料、树叶等非传统艺术材料,感受不同材质的质感。
  • 过程性评价: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观察者,通过观察孩子的创作过程、倾听他们的想法来给予鼓励和引导,而不是对最终作品的好坏进行评判。

课程内容与主题设计(按年龄段划分)

小班 (3-4岁) - 感知与探索期

主题示例:

  1. 《你好,颜色!》

    • 手指点画“彩虹雨”、滚珠画“彩色小路”、海绵拓印“彩色气球”。
    • 目标: 感受颜色的魅力,体验用身体(手指)和简单工具创作的乐趣。
  2. 《形状变变变》

    • 用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纸拼贴“小动物”、撕纸拼贴“毛毛虫”、用几何形体拓印“机器人”。
    • 目标: 认识基本形状,学习简单的拼贴组合,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3. 《大自然的礼物》

    • 树叶拓印、石头彩绘、用豆子和谷物黏贴“我的小花园”。
    • 目标: 接触自然材料,感受自然纹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中班 (4-5岁) - 想象与创造期

主题示例:

  1. 《我的情绪小怪兽》

    • 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开心”、“生气”、“伤心”等情绪;创作“情绪面具”;用黏土捏制“我的心情”。
    • 目标: 学习用抽象的艺术形式表达内心情感,增进自我认知。
  2. 《海底世界大冒险》

    • 吹画“珊瑚和海草”、盐画“闪闪发光的鱼”、用废旧纸盒和瓶盖制作“海底城堡”。
    • 目标: 结合科学知识,学习使用吹、撒、拼等多种技法,创作有故事性的场景。
  3. 《会讲故事的画》

    • 听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创作立体绘本;用连续的图画表达“我的一天”。
    • 目标: 将美术与文学结合,培养叙事能力和逻辑思维。

大班 (5-6岁) - 表达与表现期

主题示例:

  1. 《我是小小建筑师》

    • 用纸箱、吸管、冰棒棍等设计并搭建“未来的城市”;用黏土和超轻黏土制作“我的梦想之家”。
    • 目标: 学习立体构成,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名画模仿秀》

    • 欣赏梵高的《星夜》,用刮画或流体画模仿其笔触和色彩;模仿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用色块和胶带创作。
    • 目标: 初步接触艺术大师,开阔艺术视野,学习借鉴和再创作。
  3. 《我们的地球村》

    • 用废旧材料(如塑料瓶、光盘)创作环保主题装置艺术;合作绘制一幅“世界地图”。
    • 目标: 培养环保意识和全球视野,学习团队合作与分工。

课程实施流程(单次课90分钟为例)

  1. 暖场与导入 (10分钟)

    • 目标: 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
    • 活动: 音乐律动、手指谣、故事导入、展示实物或图片、提问互动。
  2. 探索与示范 (15分钟)

    • 目标: 介绍主题、材料和技法,激发创作欲望。
    • 活动: 教师展示本次课的作品范例(非标准答案),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简单示范关键技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创作时间 (40分钟)

    • 目标: 孩子自主进行艺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 活动: 孩子自由选择位置和材料进行创作,教师以启发式提问进行引导(如“你画的是什么呀?”“你觉得可以加点什么让它更特别?”),并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4. 作品分享与展示 (15分钟)

    • 目标: 增强自信,学习欣赏他人。
    • 活动: 举办一个“小小画展”,请孩子们介绍自己的作品,鼓励孩子互相欣赏,并说出喜欢对方作品的理由,教师给予积极、具体的肯定。
  5. 整理与回顾 (10分钟)

    • 目标: 培养责任感和条理性。
    • 活动: 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工具材料,最后以一首歌或一个故事结束课程,愉快道别。

教学准备与环境创设

  • 材料准备: 安全无毒的水彩、颜料、彩纸、黏土、画笔、胶水、剪刀,以及大量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
  • 环境创设:
    • 自由创作区: 提供开放式的材料架,让孩子可以自由取用。
    • 作品展示墙: 定期更新孩子的作品,让每个孩子都有被展示的机会。
    • 艺术角: 放置艺术画册、名画复制品,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给家长的建议

  1. 多问“过程”,少问“结果”: 多问“你今天玩得开心吗?”“你是怎么做的?”,少问“你画的是什么?”“像不像?”
  2. 重视“乱”的价值: 允许孩子创作时弄脏手和衣服,这是探索的必经之路。
  3. 把作品带回家: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作品,为它们制作一个“艺术档案”。
  4. 在生活中发现美: 一起散步时观察树叶的纹理,看日落时讨论颜色的变化,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