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涂鸦期和象征期,他们通过美术活动来探索世界、表达情绪、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我们的目标不是教他们画得“像”,而是保护他们的创作热情,并提供合适的支持,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以下是一些具体且实用的技巧,分为教师/家长引导技巧和具体活动技巧两大部分。
核心:教师的角色与心态
在开始任何活动前,成人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
肯定与鼓励为主
- 技巧:多使用描述性表扬,而不是评判性表扬。
- 错误示范:“你画得真像!”(这会让孩子下次不敢画,怕不像)
- 正确示范:“哇,你用了这么多红色,看起来好有力量!”“我看到你画了很多弯弯曲曲的线条,它们在跳舞吗?”
- 核心:关注孩子的努力、选择和情感表达,而不是作品的“像”与“不像”。
-
接纳“乱”与“不完美”
- 技巧:允许孩子将颜料涂出画纸,允许颜色混合变脏,允许作品看起来“一团糟”。
- 心态:这些“混乱”是他们探索材料、体验色彩的必经之路,保护他们的探索欲比保持环境整洁更重要。
-
多问开放性问题
- 技巧: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引导孩子思考和表达。
- 示范:“你画了这么多点点,它们在讲什么故事呀?”“你最喜欢用哪个颜色来画画?为什么?”
- 目的:将孩子的“画”与“说”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创作思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提供“脚手架”,而非“代劳”
- 技巧: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最低限度的帮助,让他们自己完成。
- 示范:孩子想画一个太阳,但画不出来很沮丧,你可以说:“太阳是不是一个圆圆的球?我们可以先画一个圈试试看。”然后让他自己画,而不是你帮他画一个完美的太阳。
具体美术表现技巧与活动建议
涂鸦与线条表现
这是小班美术的基础,重点是让孩子感受手臂、手腕和手指的运动。
-
技巧:
- 大肌肉运动:提供大画纸(贴在墙上或地上),让孩子用整个手臂挥动,画出长线条、大圆圈,这能锻炼肩臂力量。
- 小肌肉运动:提供小画纸,让孩子用手指或手腕控制,画出短线条、小点、螺旋线。
- 趣味引导:可以边画边编故事,如:“我们跟着一条线去旅行,它爬过高山(画波浪线),穿过小河(画锯齿线)……”
-
活动建议:
- 手指画:用安全无毒的颜料,让孩子直接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点、画、涂抹。
- 蜡笔/水彩笔涂鸦:提供粗短的蜡笔或易于抓握的水彩笔,鼓励他们自由涂鸦。
- 吹画:滴几滴颜料在纸上,让孩子用吸管吹,创造出随机的、美丽的线条和形态。
色彩表现
重点是感受和认识颜色,体验色彩混合的奇妙。
-
技巧:
- 单色探索:先提供一种颜色(如红色),让孩子感受深浅不同的红色。
- 双色混合:提供两种原色(如红+黄),让他们观察混合后变成了什么颜色(橙色),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惊喜。
- 命名与联想:“你看,蓝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是天空还是大海?”
-
活动建议:
- 色彩陀螺:在圆形纸片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快速旋转,观察颜色的混合变化。
- 彩虹糖实验:将彩虹糖摆成圆形,倒入温水,观察色素的扩散和颜色混合。
- 颜色寻宝:给孩子一个色卡,让他们在教室里寻找与卡片颜色相同的物品。
形状与空间表现
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开始,初步建立对形体的认知。
-
技巧:
- 形状拓印:用积木、瓶盖、蔬菜根(如芹菜头、青椒切面)蘸上颜料进行拓印,让孩子直观地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 撕纸贴画:提供彩色纸,鼓励孩子随意撕出形状(不要求规则),然后自由粘贴成一幅画,这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
- 身体画:让孩子躺在一张大纸上,另一个孩子帮他沿着身体轮廓画下来,再一起进行装饰,这能让孩子直观地理解“身体”这个形状。
-
活动建议:
- 印章画:购买或自制各种形状的印章(海绵、瓶盖、玩具等),让孩子进行创作。
- 毛线画:用胶水在纸上画出简单形状的轮廓,让孩子将彩色毛线沿线粘贴。
- 蔬菜印画:如上文所述,用土豆、胡萝卜、藕等切成不同形状进行印画。
材料与质感表现
通过使用不同质感的材料,丰富孩子的感官体验。
-
技巧:
- 自然物拼贴:收集树叶、花瓣、小石子、树枝等,让孩子用胶水粘贴成一幅画。
- 废旧材料创作:用纸盒、瓶盖、吸管、毛线等废旧材料进行立体或半立体创作。
- 触摸与描述:在创作前,让孩子先触摸这些材料,并描述它们的感觉(毛茸茸、滑滑的、硬硬的)。
-
活动建议:
- 树叶拓印:将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在纸上涂抹,印出叶子的脉络。
- 豆子/米粒画:在涂好胶水的纸上,撒上各种颜色的豆子或米粒,形成有质感的图案。
- “怪兽”大改造:提供一个纸盒作为怪兽的身体,让孩子用各种材料(毛线、眼睛贴纸、彩色纸条)去装饰它。
活动组织与环境创设技巧
-
环境准备:
- 保护措施:给孩子穿上罩衣,桌面铺上防水的桌布。
- 材料充足: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材料,避免因争抢而产生矛盾。
- 材料易取:将颜料、画笔、纸张等放在孩子能自己拿到的地方,培养自主性。
-
时间安排:
- 时长适宜:小班孩子的专注力时间短,单个美术活动建议在15-25分钟。
- 动静结合:可以在活动中穿插一些手指谣或身体律动,调节气氛。
-
作品展示:
- “艺术画廊”:在教室里设置一个专门的展示区,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 尊重原创:不要随意修改孩子的作品,并在展示时附上孩子的名字和一句他/她自己说的“创作故事”。
对于小班孩子,美术技巧的核心是“解放”:
- 解放双手:让他们尽情地涂、画、捏、撕。
- 解放思想:让他们知道“画得不好看”也没关系,表达就是最棒的。
- 解放感官:让他们去看、去听、去触摸、去闻各种材料和颜色。
通过这些充满趣味和鼓励的技巧,我们不仅能帮助孩子发展美术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真正爱上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