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为“数字产品”的“设计原则”
这是最常见的理解,DP点可以指代一个数字产品(如App、网站、小程序)中的核心设计原则、设计亮点或设计触点,创意DP点设计,就是如何在这些关键点上做出与众不同、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

核心理念: 设计不仅仅是美化,更是解决问题和创造体验,创意DP点就是那些能让你“哇”一声,或者“嗯,这个很贴心”的瞬间。
创意DP点设计方向与案例:
情感化与故事化设计 让冰冷的产品有温度,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情感共鸣。
- DP点:加载动画
- 平庸设计: 一个单调的旋转圆圈。
- 创意设计:
- 案例 - Duolingo (多邻国): 它的加载动画是一只猫头鹰在整理行李、喝水或做各种小动作,这不仅是等待,更是品牌性格的展示,让等待变得有趣。
- 案例 - 邮件App: 加载时,信封会像真实的信件一样被拆开,然后内容缓缓呈现,这直接关联了产品的核心功能,充满仪式感。
微交互设计 在用户完成一个微小操作时,给予及时、有趣、有意义的反馈。
- DP点:点赞/收藏按钮
- 平庸设计: 点击后,图标变色,可能加一个数字。
- 创意设计:
- 案例 - Twitter: 点赞时,小红心会有一个“噗通”的跳动动画,然后像烟花一样散开,视觉反馈非常强烈且愉悦。
- 案例 - Instagram: 点赞时,小红心会从按钮中心放大并充满整个屏幕,然后恢复,这个“瞬间放大”的反馈极具冲击力。
沉浸式与无干扰设计 让用户专注于内容本身,将UI的干扰降到最低,甚至消失。
- DP点:阅读模式/全屏模式
- 平庸设计: 去掉广告,保留基本导航。
- 创意设计:
- 案例 - Apple News+: 进入阅读模式后,不仅字体、行距、背景色会根据环境光自动调整,翻页时还会有类似纸质书页的“卷曲”动画,营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 案例 - YouTube: 进入全屏后,顶部和底部的控制栏会自动隐藏,只在鼠标悬停时出现,让视频内容成为绝对主角。
反直觉但高效的交互设计 打破常规,但通过巧妙的引导和训练,让用户发现更高效的路径。
- DP点:返回/导航
- 平庸设计: 左上角的返回箭头。
- 创意设计:
- 案例 - Gmail: 在移动端,Gmail的“返回”操作是通过从屏幕左边缘向右滑动完成的,这比点击小按钮区域更大,更符合“返回上一层”的心理模型,一旦习惯就非常高效。
- 案例 - iOS 14+ 的App Library: 通过长按主屏幕,可以进入一个按类别自动整理所有App的界面,这是一种全新的、基于“自动分类”而非“手动排列”的组织方式,反直觉但非常实用。
模拟物理世界的设计 利用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降低学习成本,增加亲切感。
- DP点:文件拖拽/文件夹
- 平庸设计: 点击“选择”,再点击文件,再点击“移动到...”。
- 创意设计:
- 案例 - macOS/iOS: 你可以直接用手指(或鼠标)抓起一个文件图标,把它拖到另一个文件夹上,文件夹会像抽屉一样打开,让你选择放置位置,这种操作直观、流畅,完美模拟了现实世界的物理行为。
理解为“数据产品”的“数据洞察点”
如果你的“DP点”指的是“Data Point”(数据点),那么创意DP点设计就是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非显而易见的洞察,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核心理念: 数据本身不会说话,好的设计让数据讲故事,创意DP点就是那个“啊哈!”时刻的发现。
创意DP点设计方向与案例:
预测性分析 不只是展示过去,更要预测未来,为用户提供前瞻性的决策支持。
- DP点:销售预测
- 平庸设计: 展示过去12个月的销售曲线图。
- 创意设计:
- 案例 - Tableau/Power BI BI仪表盘: 在销售曲线图上,用半透明的区域延伸出未来3个月的预测区间,并标注“置信度”,可以点击查看影响预测的关键因素(如“节假日营销活动”、“竞品发布”等),让用户不仅知道“会怎样”,还知道“为什么”。
异常检测与根因分析 主动发现数据中的“异常点”,并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问题根源。
- DP点:网站流量监控
- 平庸设计: 一个实时流量折线图,用户需要自己盯着看哪个点突然掉下去了。
- 创意设计:
- 案例 - 自定义监控仪表盘: 系统自动检测到流量在下午3点突降80%,并立即在图表上用一个红色“警报”气泡标记,点击气泡,系统会自动列出可能的原因:“某核心服务器响应超时”、“某推广活动结束”、“社交媒体负面舆情爆发”,并附带相关链接供用户进一步排查。
关联性探索 将看似无关的数据维度连接起来,发现隐藏的、跨领域的关联。
- DP点:用户画像分析
- 平庸设计: 展示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等基础标签。
- 创意设计:
- 案例 - Spotify年度听歌报告: 它不仅告诉你听了什么歌,还创造性地将你的听歌习惯与“你的性格像哪种动物”、“你的听歌口味与哪个城市最匹配”等趣味维度关联起来,甚至生成一段充满故事性的文案,这挖掘了数据背后的人性化洞察。
叙事式数据可视化 将一系列数据点串联成一个有起承转合的故事,引导用户一步步深入理解。
- DP点:项目复盘报告
- 平庸设计: 一堆堆砌的图表和KPI数据。
- 创意设计:
- 案例 - The Pudding (数据叙事网站): 他们用动画、交互地图和生动的文字,讲述一个数据故事,分析《权力的游戏》中每个角色的台词分布,或展示不同城市里“寿司”这个词的搜索热度变化,整个报告就像一篇互动文章,引人入胜。
理解为“数字产品”的“设计系统中的点”
在大型设计系统中,“DP点”可以指设计语言中的具体原子元素,如按钮、输入框、图标等,创意DP点设计,就是如何让这些基础元素既有统一性,又充满个性和生命力。
核心理念: 在约束中创造,在统一中求变。 创意体现在对基础元素的巧妙定义和应用上。
创意DP点设计方向与案例:
动态与自适应元素 让设计元素根据上下文或用户状态做出智能变化。
- DP点:按钮
- 平庸设计: 一个固定的“提交”按钮。
- 创意设计:
- 案例 - 智能按钮: 在一个表单中,当用户填写完所有必填项时,按钮的颜色从灰色变为可点击的蓝色,并可能轻微放大,给予用户积极的视觉暗示,提交后,按钮文字变为“提交中...”并显示一个加载动画,最后变为“✓ 已提交”,状态变化清晰明了。
主题化与可定制化 允许用户或品牌根据自身需求,对设计元素进行主题化改造。
- DP点:颜色/图标系统
- 平庸设计: 固定的蓝色系和一套标准图标。
- 创意设计:
- 案例 - Figma: 允许团队创建和切换不同的“主题”,一键切换整个界面的颜色、字体和间距,品牌方可以轻松将设计稿调整为品牌色,而不需要手动修改每一个元素。
趣味性与品牌化融入 将品牌IP或趣味元素融入基础控件中,增强品牌识别度和趣味性。
- DP点:加载动画/空状态
- 平庸设计: 通用加载动画和“暂无数据”的文字。
- 创意设计:
- 案例 - Slack: 它的加载动画是其吉祥物Sl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