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如何高效督促工作不引发抵触?2025新方法来了

督促工作(或称“跟进工作”、“推动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技能和职场软实力,它不是简单的“催”,而是一门艺术,目的是确保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

如何高效督促工作不引发抵触?2025新方法来了-图1

以下是关于督促工作的核心技巧,分为“道”(心法原则)“术”(具体方法)两个层面。


道:心法原则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先建立正确的“道”,这决定了你的督促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目标一致,而非对立

  • 心法:你和被督促者(同事、下属)是同一战线的盟友,共同为了完成项目目标而努力,你的角色是“帮助他成功”,而不是“检查他有没有偷懒”。
  • 实践:沟通时多用“我们”,少用“你”,不说“你的报告什么时候给我?”,而是说“我们项目的下一步需要这份报告,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推进最快?”

对事不对人

  • 心法:关注的是“任务”的进展和“风险”,而不是“人”的能力或态度,避免给人贴上“效率低”、“不靠谱”的标签。
  • 实践:讨论问题时,聚焦于具体事实和数据,不说“你怎么又慢了?”,而是说“我注意到这个任务的进度比原计划晚了两天,我们一起看看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建立信任,而非恐惧

  • 心法:信任是最高效的润滑剂,当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能提供帮助的督促者时,对方会更愿意主动沟通。
  • 实践:平时多关心同事的工作和状态,在他们需要时提供支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第一反应是“我能如何帮忙?”,而不是“这为什么会影响你?”。

预防为主,而非补救

  • 心法:最好的督促是在问题发生之前就预见并解决它,而不是等问题暴露了再去“救火”。
  • 实践:在任务开始前,就明确目标、时间节点、所需资源和潜在风险,建立定期的同步机制,让问题能早期浮现。

术:具体方法与技巧

掌握了“道”,再运用灵活的“术”,你的督促工作会事半功倍。

任务启动前——打好预防针

  1. 明确清晰的目标与期望

    • SMART原则:确保任务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制的。
    • 交付物标准:明确“完成”的定义是什么,是一份Word文档?还是一个可运行的程序?或者是一个PPT演示稿?标准越清晰,返工越少。
    • 关键节点:对于复杂任务,分解成多个关键里程碑,设定每个节点的检查点。
  2. 公开透明的共识

    • 书面确认:重要的任务,最好通过邮件、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 Trello, Asana)等书面形式确认,避免口头承诺的模糊性。
    • 对齐理解:在启动会上,让执行者复述一遍他对任务的理解、目标和计划,确保你们在同一个频道上。

任务执行中——温和而坚定的跟进

  1. 选择合适的跟进频率和方式

    • 高频/简单任务:可以用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Slack)快速询问,或站会(Daily Stand-up)口头同步。
    • 低频/复杂任务:安排定期的1对1会议或邮件更新,给对方留出充足的自主工作时间。
    • 方式:先看对方的进度报告,再针对性提问,而不是一上来就问“怎么样了?”
  2. 使用开放式问题,而非封闭式质问

    • 封闭式(催促):“报告写完了吗?”(回答只能是“是”或“不是”,无法获取更多信息)
    • 开放式(沟通)
      • “关于XX报告,目前进展到哪一步了?”
      • “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需要我帮忙协调的资源?”
      • “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预计什么时候能完成初稿?”
  3. 主动提供支持,而非被动等待

    • 表达支持:在跟进时,主动说:“如果需要任何支持,比如需要XX部门的资料或者需要我帮你去协调,随时告诉我。”
    • 识别风险:当感觉对方进度可能落后时,主动介入,帮助分析瓶颈,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4. 善用工具,让数据说话

    • 项目管理工具:使用Jira、Trello等工具,任务的进度、截止日期、负责人一目了然,跟进时只需说“我看了看看板,这个任务似乎有点滞后,我们聊聊?”,既专业又减少尴尬。
    • 共享文档:使用共享文档(如Google Docs, 腾讯文档),可以实时看到编辑记录,了解工作动态。

遇到阻碍时——成为问题解决者

  1. 保持冷静,共情倾听

    当对方表示遇到困难时,先别急着指责或给方案,先表示理解:“听起来确实挺棘手的,能具体和我说说是什么问题吗?”

  2. 聚焦问题,而非情绪

    引导对方从抱怨情绪中走出来,聚焦于问题的本质。“目前最大的障碍是A资源无法获取,对吗?”

  3. 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一起头脑风暴,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看看有什么办法?是B方案可以替代,还是需要我去和C部门沟通一下?”

  4. 调整计划,及时同步

    如果确实需要调整原计划(如延期、改变范围),要立即和所有相关方(包括你的上级)同步,管理好大家的预期。

任务完成后——复盘与激励

  1. 及时给予正面反馈

    • 无论任务大小,完成后都要给予真诚的肯定。“这次做得非常棒,尤其是在XX环节的处理上,很有创意。”
    • 这不仅能激励对方,也为下一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2. 复盘总结(可选但推荐)

    对于重要项目,可以进行复盘,讨论哪些做得好,哪些可以改进,这既是学习,也是督促工作的闭环,让下一次更顺利。


需要避免的“坑”

  • 不要变成“夺命连环Call”:过度、无序的催促会严重干扰对方的工作,引起反感。
  • 不要越俎代庖:你是督促者,不是执行者,不要直接替对方做他该做的事,这会打击他的主动性,也让你自己不堪重负。
  • 不要只在出问题时才出现:如果你平时从不沟通,只在任务延期时才出现,对方会感觉你只是在“挑刺”。
  • 不要公开指责或施压:在公开场合(如大群会议)点名批评某个人的进度,是职场大忌,会严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团队氛围。

最高级的督促,是让对方感觉不到被“催”,却能自然而然地、高效地完成任务,这需要你兼具同理心、专业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