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蜡嘴雀笼中繁殖技巧,2025年最新方法有哪些?

核心要点

蜡嘴雀是大型雀鸟,性格相对独立,对环境变化敏感,成功繁殖的关键在于营造安全、私密、舒适的环境,并提供充足且多样化的营养

蜡嘴雀笼中繁殖技巧,2025年最新方法有哪些?-图1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繁殖前1-2个月)

这是整个繁殖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准备不足,后续一切努力都可能白费。

笼舍与巢箱的准备

  • 鸟笼尺寸: 必须使用大型的繁殖笼,建议尺寸不小于 80cm x 50cm x 50cm (长x宽x高),空间狭小会让鸟感到压抑,拒绝交配和育雏。
  • 巢箱: 这是核心设施。
    • 尺寸: 巢箱内部空间要足够大,建议深度 20-25cm,宽度 15-20cm,高度 20cm 左右,入口直径约 5-6cm,入口离箱底约 10-12cm,太高不利于亲鸟进出。
    • 材质: 最好是天然材质,如原木(椴木、松木等)或厚实的竹筒,内部无需过于光滑,保留一些纹理有助于雏鸟攀爬。
    • 位置: 安装在笼内相对安静、光线较暗的角落,最好有遮挡物(如假植物或笼布),让巢箱像一个“洞穴”,给亲鸟安全感。
    • 垫料: 巢箱底部铺一层干燥、清洁的垫料,如干净的干草、碎木屑、椰土等,亲鸟会自己进行二次整理。

种鸟的选择与配对

  • 年龄: 选择2-4岁的青壮年鸟为佳,过老或过年轻的鸟繁殖成功率低。
  • 健康: 种鸟必须健康活泼,羽毛光亮,眼睛有神,食欲旺盛,无任何疾病迹象(如呼吸不畅、拉稀、羽毛凌乱等)。
  • 经验: 如果条件允许,优先选择有繁殖经验的“老手”,如果是新手配对,需要更多耐心观察。
  • 配对方式:
    • 成对饲养: 最好在繁殖季节前就将一公一母放在一起饲养,让它们熟悉彼此,建立感情。
    • 混养后配对: 也可以在混养的大笼中观察,发现有互相梳理羽毛、频繁亲近的个体,再将它们转入繁殖笼,注意要避免发生打斗。
    • 雄鸟求偶: 成功的配对通常表现为雄鸟追逐雌鸟,并发出特有的求偶鸣叫,同时会叼来食物喂给雌鸟,或衔着树枝等物品在雌鸟面前炫耀。

环境的营造

  • 安静: 繁殖期间,环境必须绝对安静,避免频繁移动鸟笼、大声喧哗、让陌生人或宠物靠近,惊吓是导致弃巢、吃蛋、吃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温度与湿度: 蜡嘴雀繁殖适宜的温度在 20-28℃,过冷或过热都会影响繁殖,北方冬季繁殖需注意保温,南方夏季需注意防暑降温,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 光照: 每天保证12-14小时的光照,可以使用补光灯模拟自然光照,有助于刺激鸟的性腺发育。
  • 隐私: 除了巢箱,可以在笼内多放置一些假植物、巢草等,为亲鸟提供更多的躲避和筑材选择,增加安全感。

第二阶段:繁殖与孵化

饮食调整

进入繁殖期后,必须大幅提升饲料的营养水平。

  • 主食: 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小米、黍子、稻谷等,最好能发芽,增加维生素。
  • 关键营养:
    • 发情料/繁殖料: 增加带壳的谷子麻子的比例,麻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是催情和产蛋的佳品。
    • 钙质: 至关重要! 需要提供墨鱼骨(或专门的钙粉),让亲鸟自由啄食,充足的钙质才能保证雌鸟产出硬壳蛋,并防止产蛋后软腿。
    • 青绿饲料与蔬菜: 每天提供新鲜的油菜叶、白菜叶、苹果片、胡萝卜丝等,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 昆虫蛋白: 在育雏期,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购买面包虫、皮虫等活体或烘干虫,作为高蛋白补充。

产蛋与孵化

  • 产蛋: 配对成功后,雌鸟会频繁进出巢箱,开始衔草筑巢,一般产下4-6枚蛋,呈淡蓝色或绿色,带褐色斑点。
  • 孵化: 从产下第二枚蛋开始,雌鸟会开始坐窝孵化,此时雄鸟会负责喂食雌鸟和保卫领地。孵化期约为13-15天
  • 注意事项:
    • 不要频繁查看: 每天只在固定时间(如傍晚)快速查看一次蛋的数量和情况即可,切忌用手去摸蛋,以免留下异味导致亲鸟弃蛋。
    • 保持环境稳定: 孵化期间绝对不能惊吓亲鸟。

第三阶段:育雏

雏鸟出壳后,亲鸟会进入最繁忙的育雏阶段。

雏鸟的照料

  • 喂食频率: 亲鸟会非常频繁地进出巢箱喂食,每天喂食次数可达几十次。
  • 雏鸟状态: 健康的雏鸟皮肤呈粉红色,嗉囊饱满,叫声响亮有力,如果发现雏鸟萎靡不振、嗉囊干瘪,可能是亲鸟喂食不足或亲鸟有问题。
  • 垫料清洁: 要及时清理巢箱内被粪便污染的垫料,保持巢内清洁卫生,防止雏鸟生病。

雏鸟的食物

亲鸟会吃掉大量食物,在嗉囊中软化后反刍喂给雏鸟,我们需要为亲鸟提供充足、易于消化的食物:

  • 主食: 煮熟的鸡蛋米(小米或稻米与生鸡蛋黄混合蒸熟)、泡软的面包。
  • 蛋白质: 活体昆虫是首选,如面包虫、玉米虫等,亲鸟会捕捉后直接喂给雏鸟。
  • 青绿饲料: 继续提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亲鸟会啄食后喂给雏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 钙质: 依然要保证墨鱼骨的供应,亲鸟会根据需要取食。

离巢与学飞

  • 离巢时间: 孵出后约 18-22天,雏鸟会尝试离巢。
  • 初期照料: 刚离巢的幼鸟飞行能力很差,只能在笼底或栖木上跳跃,此时亲鸟会继续喂食它们,并教它们啄食。千万不要过早将幼鸟与亲鸟分开
  • 食物转换: 幼鸟会逐渐模仿亲鸟,自己啄食食物,此时可以将食物换成成鸟的饲料,但蛋白质(昆虫)和青绿饲料的供应不能停。

第四阶段: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 不打架也不交配?

    • 原因: 配对不成功、环境不熟悉、空间不足、营养不够。
    • 解决: 确保是公母鸟,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营养,耐心等待,不要频繁打扰。
  2. 产下蛋后不吃不喝,弃巢?

    • 原因: 主要是惊吓,其次是环境嘈杂或巢箱位置不安全。
    • 解决: 立即将鸟笼移至绝对安静、无人打扰的地方,用笼布遮挡一半,提供隐私。
  3. 亲鸟吃蛋?

    • 原因: 蛫鸟缺钙导致蛋壳软,啄食时误食;首次繁殖经验不足;受到惊吓后情绪不稳定。
    • 解决: 立即补充墨鱼骨;检查是否受到惊吓;如果是首次,下次可能会好,如果屡次发生,可能需要更换种鸟。
  4. 亲鸟不喂雏鸟?

    **原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