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四年级写作技巧,期末冲刺提分快?

下面我将从核心理念、分步技巧、常见问题三个方面,为您全面解析四年级的写作技巧。

四年级写作技巧,期末冲刺提分快?-图1


核心理念:从“流水账”到“有故事”

四年级写作最核心的转变,是帮助孩子从“记录事件”升级为“讲述故事”

  • 流水账:今天我早上吃了面包,然后去上学,上了语文课,上了数学课,然后放学了,回家吃饭。(只是罗列,没有重点,没有情感)
  • 有故事:今天早上,我吃到了妈妈特意为我烤的、金黄色的吐司,咬一口,香甜的味道让我充满了能量,上语文课时,老师表扬了我的造句,我心里美滋滋的,感觉像吃了蜜一样,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感觉小鸟都在为我歌唱。

核心理念的转变:

  1. 从“写什么”到“怎么写”:不仅要写事件,更要思考如何把事件写得生动有趣。
  2.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把自己放进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3. 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用几句话来具体描述,形成段落。

分步写作技巧(四步法)

这里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孩子一步步构建一篇完整的作文。

第一步:审题立意(想清楚“写什么”)

先别急着动笔,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 题目要求写什么?(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 写作的范围是什么?(我的妈妈》,范围是妈妈这个人;《一件难忘的事》,范围是“一件事”。)
  3.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赞美妈妈的辛苦?或者分享一件事情的快乐?)

小技巧:用一个简单的“中心句”概括你的想法,比如写《我的妈妈》,中心句可以是:“我的妈妈是一个既温柔又坚强的人。”

第二步:构思选材(想清楚“选什么”)

围绕中心思想,开始“找素材”,可以从这些地方找:

  • 生活经历: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最真实,比如一次有趣的旅行、一次成功的比赛、一次失败的经历。
  • 阅读积累:从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里获得灵感。
  • 观察所得:观察身边的人、动物、植物,或者一处风景。

选材原则“小”而“精”,不要选太大的主题,我的梦想”,可以选“我为了画画梦想的一件事”,选最能体现中心思想、最有话可说的材料。

第三步:列提纲(搭好文章的“骨架”)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能让你写作时不跑题、不遗漏,四年级的提纲可以很简单,用“总-分-总”结构最清晰。

以《一件难忘的事》为例:

  • 开头(总起):
    •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
    • 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并点出它为什么“难忘”。(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去学游泳,那次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
  • 中间(分述): 这是文章的重点,要写具体,可以分2-3段。
    • 第一段(起因): 为什么去学游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紧张、兴奋?)
    • 第二段(经过): 学游泳的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比如呛水、害怕)爸爸是怎么鼓励我的?我是怎么克服的?(这里一定要有细节!)
    • 第三段(高潮/结果): 最后学会了游泳,是什么感觉?(成功后的喜悦)
  • 总结):
    • 这件事教会了我什么道理?(做事情要勇敢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 抒发自己的感受,再次点题“难忘”。

第四步:动笔写作(填充文章的“血肉”)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把提纲扩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开头要“凤头”——漂亮、吸引人

  •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我的同桌》)
  • 提问式:提出一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引用名言/诗句:增加文采。
  •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雨中》)

中间要“猪肚”——充实、有条理

  • 用好“五官”描写法:让文章“活”起来。
    • 看到的:颜色、形状、大小。(如:他穿着一件红色的T恤,脸蛋圆圆的,像一个大苹果。)
    • 听到的:声音、话语。(如:教室里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
    • 闻到的:气味。(如:花园里飘来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 尝到的:味道。(如:妈妈做的红烧肉,又甜又咸,好吃极了。)
    • 感觉到的:触觉、心理感受。(如: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 用好“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让人物“立”起来。
    • 动作描写:他接过球,深吸一口气,手腕一抖,篮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空心入网。
    • 语言描写:“别灰心,”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 神态描写:他听到这个消息,眼睛瞪得像铜铃,嘴巴张成了“O”型。
    • 心理描写:我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老师批评了。

结尾要“豹尾”——简洁、有力、点题

  • 总结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 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 点明道理:从事件中悟出的道理。
  • 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问题现象 原因分析 解决方法
内容空洞,像流水账 缺乏细节描写,没有把过程写具体。 “放大镜”练习:让孩子把一个简单的动作(如“喝水”)分解成多个步骤,并用形容词和比喻来描写。
词语贫乏,句子单一 词汇量不足,句式变化少。 好词好句积累:准备一个摘抄本,阅读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句式模仿:模仿课文或优秀范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
不会分段,结构混乱 逻辑不清,不知道哪里该换行。 坚持列提纲:用“总-分-总”结构来构思,每写完一个部分就换一段。教会过渡句:学习使用“……”“不但………”等词语连接段落。
害怕写作,无从下笔 缺乏自信,觉得写作很难。 降低门槛:从写日记、写几句话开始,不要强求字数。多鼓励:无论写得怎么样,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提出小建议。提供素材: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帮他找到想写的东西。

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

  1. 多读,读“活”:不仅仅是读完,还要和孩子讨论书里的人物、情节,问问“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2. 多说,说“透”:在孩子动笔前,让他先“说”一遍作文,你做听众,帮他理清思路,补充细节,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
  3. 多观察,看“细”:带孩子出去玩时,引导他观察周围的世界,比如看一片叶子,让他说说它的颜色、形状、叶脉像什么。
  4. 多鼓励,写“乐”:保护孩子的写作兴趣是第一位的,把孩子的作文贴在墙上,或者在家庭聚会上“隆重”地读一读,会给他巨大的成就感。

总结一下:四年级写作,“结构是骨架,细节是血肉,情感是灵魂”,引导孩子学会搭建结构,用细节填充内容,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