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开篇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并掌握至少5种常见的作文开篇技巧(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用名言、描绘场景、巧用修辞)。
- 能够辨别不同开篇方法的适用文体和情境。
- 能够运用所学技巧,为给定的作文题目构思并写出精彩的开头。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范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战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读”到“思”,再到“写”。
- 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开头优劣的能力,并学会自我修改。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认识到“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 培养学生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用名言”这三种最核心、最实用的开篇技巧。
-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和文体,选择最恰当、最自然的开篇方法,避免生搬硬套和“为技巧而技巧”。
教学对象
- 三年级学生或高中学生(可根据学生水平调整范例难度和练习深度)。
课时安排
- 1课时(45分钟)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PPT),包含范例、练习题目等。
- 学生练习本或纸张。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凤头”的魅力 (约5分钟)
-
情境创设: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时,是不是常常在前十分钟就决定要不要继续看下去?同样,老师批改作文时,面对几十份卷子,什么样的开头能立刻抓住老师的眼球,让他眼前一亮,给你打个好印象呢?”
- 引出古语:“凤头、猪肚、豹尾”,解释其含义: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美丽、精彩,引人入胜;主体要像猪肚一样内容充实、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简洁有力、响亮收束。
-
揭示主题:
- 板书课题:作文开篇技巧——“凤头”的炼成。
- 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打造“凤头”的几把“利器”。
第二环节:技法讲解与范例赏析 (约20分钟)
教师讲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学习五种最实用的开篇‘利器’。”
开门见山法
- 讲解: 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主旨或写作对象,不拐弯抹角,干脆利落,清晰明了,适用于议论文和一些记叙文。
- 范例赏析:
- (议论文)《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
- (记叙文)《我的母亲》: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朱德)
- 小结: 优点是观点明确,节奏快,缺点是如果写得太平淡,容易显得枯燥。
设置悬念法
- 讲解: 在开头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描述一个奇特、反常的现象,或讲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往下读。
- 范例赏析:
- (悬念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以最快速度消失?”答案是“‘明天’,因为‘明天’永远到不了。”
- (悬念事件):“在我的相册里,夹着一张奇怪的照片,照片上,我笑得一脸灿烂,但我的身边,却空无一人,那是一个没有影子的下午。”
- 小结: 优点是吸引力强,能瞬间抓住读者,缺点是悬念设置要巧妙,不能故弄玄虚。
引用名言/诗词法
- 讲解: 引用与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诗词警句、俗语谚语等,可以开宗明义,奠定全文基调,显得有文采、有底蕴。
- 范例赏析:
- (谈挫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路上,挫折与磨难是不可避免的财富。
- (谈乡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离家乡的游子,心中总有一份化不开的乡愁。
- 小结: 优点是提升文章格调,有说服力,缺点是引用要贴切,不能牵强附会。
描绘场景法
- 讲解: 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或画面,营造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进入文章情境,适用于记叙文、散文。
- 范例赏析:
- (写离别):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只有风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打着旋,火车汽笛长鸣,载着我,也载着离愁,缓缓驶向远方。
- (写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整个村庄,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鸡鸣,唤醒了沉睡的田野。
- 小结: 优点是感染力强,能快速建立情感连接,缺点是描写要精炼,不能喧宾夺主。
巧用修辞法
- 讲解: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节奏感。
- 范例赏析:
- (比喻):时间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冲刷着我们记忆的河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
- (排比):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理想就是它的根;如果说生命是一盏灯,那么奋斗就是它的油;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船,那么信念就是它的帆。
- 小结: 优点是文采斐然,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美感,缺点是修辞要用得自然、恰当。
第三环节:实战演练与小组互评 (约15分钟)
-
练习任务:
- PPT展示三个作文题目,学生任选其一,运用今天所学的一种或两种技巧,在3-5分钟内写出一个精彩的开头。
- 《那一次,我__》(半命题作文,如:那一次,我长大了/那一次,我错了/那一次,我笑了)
- 《谈坚持》
- 《家乡的__》(半命题作文,如: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秋天)
-
学生写作:
学生在练习本上快速构思并书写。
-
小组分享与互评:
- 4人一组,每人朗读自己的开头。
- 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评价,使用“三明治”反馈法:
- 优点(第一片面包): “我特别喜欢你用的__(某种技巧),因为它让我感觉__。”
- 建议(中间的馅): “如果能在__方面稍微调整一下,比如__,可能会更好。”
- 鼓励(第二片面包): “你的开头已经很有吸引力了,继续加油!”
-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在各组间巡视,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并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开头(优秀的或有待改进的)准备在全班展示。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与布置作业 (约5分钟)
-
课堂总结:
- 教师邀请1-2名学生展示小组内的优秀开头,并请其说明自己运用的技巧和构思思路。
- 教师再次强调:没有最好的开篇,只有最合适的开篇。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文章的主题、文体和个人风格,关键在于“自然”和“吸引人”。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多尝试、多运用,让文章的“凤头”更加出彩。
-
布置作业:
- 基础作业: 修改今天课堂上写的开头,或者为另一个题目写一个新开头。
- 拓展作业(选做): 阅读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分析它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技巧,并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