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年通讯写作技巧,如何让报道更具新闻性与传播力?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更深入的新闻报道体裁,它不仅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更要解释“为什么会发生”、“怎么样发生的”,并常常带有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力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通讯 写作技巧-图1

掌握通讯写作技巧,可以从“道”(核心理念)“术”(具体方法)两个层面入手。


道:核心理念与心法

在动笔之前,先建立正确的认知,这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深入是灵魂

通讯的生命力在于“深”,它不是事件的简单复述,而是对事件本质的挖掘,你需要思考:

  • 事件的背景是什么? 它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经济环境下发生的?
  • 事件的根源是什么? 是偶然因素还是长期矛盾?
  • 事件的影响有多大? 对当事人、对行业、对社会有何长远意义?

心法: 永远不要满足于表面信息,像侦探一样追问“为什么”,直到触及核心。

人文是温度

通讯最终要写的是“人”,技术、数据、政策都是冰冷的,但人的故事、情感、命运是温暖的,最能打动读者,要避免写成冷冰冰的工作报告或技术说明书。

心法: 将“事”作为载体,将“人”作为核心,你的故事里,谁是主角?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

故事是骨架

最好的通讯,都是用故事的结构来组织的,一个好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悬念、有冲突、有转折,即使是写一个成就、一个经验,也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让它变得引人入胜。

心法: 时刻问自己:“我讲的故事有趣吗?能吸引人读下去吗?”

真实是生命

通讯可以运用文学手法,但绝不能虚构,所有的细节、对话、心理描写都必须基于事实,合理的想象和艺术加工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真实,而不是扭曲真实。

心法: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绝不能“脱离生活”,所有艺术加工的边界,就是不违背事实本身。


术:具体写作技巧与方法

有了“道”的指引,我们再来看具体的“术”。

第一阶段:采写准备——“七分采,三分写”

  1. 明确主题与角度:

    • 提炼核心思想: 你最想通过这篇通讯告诉读者什么?是赞扬一种精神?揭示一个问题?还是推广一种经验?这就是你的“文眼”或“灵魂”。
    • 寻找最佳切入点: 同一个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写,是写一个英雄人物,还是写一个群体的奋斗?是写一个成功的瞬间,还是写背后的艰辛过程?角度越小,越能写得深、写得透。
  2. 扎实的采访是基础:

    • 采访前: 做足功课,了解背景,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
    • 采访中:
      • 开放式提问: 多问“怎么样?”“为什么?”“能具体谈谈吗?”,少问“是不是?”“对不对?”。
      • 观察细节: 留意人物的表情、动作、环境、衣着、声音等,这些细节是通讯的血肉。
      • 倾听与追问: 耐心倾听,抓住对方话语中的“点”进行深度追问,挖掘背后的故事。
      • 多方求证: 不要只听信一面之词,要从不同信源(当事人、相关者、专家、旁观者)获取信息,交叉验证。
  3. 收集丰富的素材:

    • 一手素材: 采访得来的直接引语、个人故事、细节描写。
    • 二手素材: 相关背景资料、数据、历史文献、专家观点。
    • 感官素材: 现场的声音、气味、光线、触感等,这些能让读者身临其境。

第二阶段:谋篇布局——“凤头、猪肚、豹尾”

  1. 凤头——开头要抓人眼球:

    • 场景切入法: 直接描绘一个最具戏剧性或代表性的场景,把读者“拉”进现场。
      • 例: “凌晨三点的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依旧震耳欲聋,李明扶着酸痛的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这是他连续第七个无眠之夜。”
    • 悬念提问法: 用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头,激发读者好奇心。
      • 例: “是什么让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作坊,在短短三年内成长为行业龙头?”
    • 人物特写法: 聚焦于一个核心人物的某个瞬间或状态。
      • 例: “张奶奶布满皱纹的手,正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张泛黄的旧照片,照片里,是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 引语切入法: 用一句极具分量或情感色彩的话开头。
      • 例: “‘我没什么文化,就知道要凭良心做事。’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王师傅三十年来坚守的工匠精神。”
  2. 猪肚——主体要内容充实、逻辑清晰:

    • 结构要清晰:
      • 时间顺序法: 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脉络清晰,适合故事性强的题材。
      • 逻辑递进法: 按照“现象 → 原因 → 影响 → 解决方案”的逻辑展开,适合深度调查或经验总结类通讯。
      • 并列式结构法: 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侧面、不同人物、不同角度来组织材料,适合群像报道或全景式扫描。
    • 叙事要生动:
      • “展示”而非“告知”(Show, Don't Tell): 这是写作的黄金法则。
        • Telling (告知): 他很伤心。
        • Showing (展示): 他低下头,肩膀微微颤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用袖口擦去眼角的泪水。
      • 多用直接引语: 人物的原话最能体现个性和情感,也最真实可信,把关键的话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 善用细节描写: 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描写,构建生动的画面感。
    • 过渡要自然: 段落之间、场景转换之间,要用恰当的过渡词或过渡句,让文章流畅自如,避免生硬跳跃。
  3. 豹尾——结尾要响亮有力、余味悠长:

    • 总结升华法: 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更深层次的道理或价值。
    • 呼应开头法: 回应开头提出的场景或问题,形成结构上的闭环,给人完整感。
    • 展望未来法: 描绘事件未来的发展前景,引发读者思考。
    • 余味无穷法: 用一个富有哲理或诗意的场景、一句话结尾,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 例: 夕阳下,那座新建的大桥在余晖中熠熠生辉,车流不息,它不仅连接了两岸的土地,更连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阶段:语言锤炼——“让文字活起来”

  1. 形象化: 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具表现力。
  2. 个性化: 让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说出符合他们身份的话。
  3. 节奏感: 长短句结合,段落有长有短,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
  4. 情感克制: 通讯可以抒情,但要克制,情感应蕴含在事实的叙述和细节的描写中,而不是作者站出来直接喊口号、表决心,让读者自己感受,才是最高明的抒情。

通讯写作自查清单

写完初稿后,可以对照以下问题进行修改和打磨:

  • 主题: 我的核心思想清晰吗?足够深刻吗?
  • 人物: 我的人物有血有肉吗?读者能记住他/她吗?
  • 故事: 我的故事吸引人吗?有起伏有转折吗?
  • 细节: 我有足够的细节来支撑我的故事吗?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吗?
  • 结构: 文章结构清晰吗?开头吸引人吗?结尾有力吗?
  • 语言: 我的语言是生动还是干巴?有没有“展示”而非“告知”?
  • 真实: 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吗?有没有夸大或虚构?

通讯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验,它考验你的观察力、思考力、共情力和表达力,多读优秀的通讯作品,多练习,多思考,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通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