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创意设计题目

第一部分:为特定人群设计

聚焦于解决特定人群的痛点,充满人文关怀。

创意设计题目-图1

  1. 题目:城市“数字游民”的便携工作生活一体化设计

    • 背景: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固定办公地点,在咖啡馆、共享空间、旅途中工作,他们面临充电、网络、收纳、舒适度等多重挑战。
    • 设计任务: 设计一款或多款产品(如:背包、模块化配件、智能收纳盒、App界面),帮助他们高效、舒适地实现“移动办公”。
    • 思考方向: 如何解决设备续航?如何快速连接安全网络?如何区分工作与生活物品?如何在不同环境下保持舒适坐姿?
  2. 题目: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记忆桥梁”产品设计

    • 背景: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会逐渐丧失短期记忆,但长期记忆和对情感的感知可能保留,这给他们的生活和与家人的沟通带来巨大困难。
    •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非药物、非侵入性的产品(如:智能相框、互动故事书、音乐播放器、家庭互动装置),帮助他们连接过去与现在,唤起美好回忆,并增进与家人的情感交流。
    • 思考方向: 如何利用多感官刺激(视觉、听觉、触觉)?如何让产品操作极其简单?如何设计成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参与的互动?
  3. 题目:新生代父母的“育儿神器”智能产品设计

    • 背景: 新生代父母(90后、00后)更注重科学育儿、个人生活品质和与孩子的情感连接,但育儿过程依然充满焦虑和琐碎。
    • 设计任务: 设计一款App或智能硬件产品,解决育儿中的一个具体痛点(如:婴儿睡眠监测、辅食营养搭配、亲子互动游戏、新手父母情绪支持)。
    • 思考方向: 如何做到“智能”而非“干扰”?如何将育儿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可操作的建议?如何设计有温度、有情感共鸣的用户体验?

第二部分:面向未来与科技

探索前沿科技与人类生活的结合,充满想象空间。

  1. 题目:为“元宇宙”社交设计的虚拟形象与空间

    • 背景: 元宇宙概念火热,但如何构建一个真实、有趣、有归属感的虚拟社交世界,仍是巨大的挑战。
    • 设计任务: 设计一套元宇宙中的虚拟形象(Avatar)系统,或一个特定主题的虚拟社交空间(如:一个漂浮在云端的图书馆、一个深海音乐俱乐部)。
    • 思考方向: 如何让虚拟形象表达个性与情绪?如何设计虚拟空间的交互方式(非键盘鼠标)?如何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社群文化?
  2. 题目:个人AI助手的“物理化身”交互设计

    • 背景: 目前的AI助手(如Siri, Alexa)多以语音形式存在,缺乏物理存在感,交互方式单一。
    • 设计任务: 为一款个人AI助手设计一个物理载体或交互装置,它可以是桌面上的一个物体、一个可穿戴设备,或是一个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智能系统。
    • 思考方向: 这个物理化身如何通过形态、灯光、材质、动作来传递“情绪”和“状态”?如何设计超越语音的、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如手势、眼神、触摸)?
  3. 题目:可持续未来的“零废弃”生活产品设计

    • 背景: 塑料污染和资源浪费是全球性议题,设计需要从“摇篮到坟墓”转变为“摇篮到摇篮”。
    • 设计任务: 设计一件或一系列产品,其核心原则是“零废弃”,这可能包括使用可降解材料、模块化设计便于维修和升级、或采用产品即服务(PaaS)的模式。
    • 思考方向: 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如何鼓励用户进行回收、再利用或升级?如何让可持续的选择比不可持续的更吸引人?

第三部分:文化与生活方式

关注文化传承、情感体验和日常仪式感。

  1.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转译”设计

    • 背景: 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戏曲、民乐、手工艺、节庆)面临着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困境。
    • 设计任务: 选择一项你感兴趣的非遗项目,通过设计手段(可以是产品、App、体验空间、品牌视觉等),让它以新的面貌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
    • 思考方向: 如何提炼非遗的核心精神与美学,而非简单复制其形式?如何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媒介进行“翻译”?如何让年轻人觉得它“酷”且值得参与?
  2. 题目:城市独居青年的“治愈系”微型空间设计

    • 背景: 大量年轻人独自在城市打拼,居住空间有限,容易感到孤独和压抑,他们渴望一个能放松、充电、获得安全感的“小天地”。
    •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适用于小户型的多功能家具、一个微型室内花园系统,或是一个能创造“氛围感”的智能灯光/香氛解决方案。
    • 思考方向: 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功能与情感的统一?如何通过设计调动人的五感,创造沉浸式的“治愈”体验?如何让这个空间成为个人情感的投射和寄托?
  3. 题目:慢食主义者的“沉浸式”餐饮体验设计

    • 背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食”成为一种追求品质、注重过程和社交的饮食哲学。
    • 设计任务: 为一家“慢食”主题的餐厅、一个烹饪工作坊,或是一款与食物相关的App,设计一套完整的用户体验流程。
    • 思考方向: 如何从顾客进门、点餐、等待、用餐到离店,每一步都体现“慢”和“品”的理念?如何通过餐具、菜单、音乐、灯光、服务流程设计,引导顾客专注于食物本身和与同伴的交流?

第四部分:趣味与概念性

更天马行空,旨在激发纯粹的创意和想象力。

  1. 题目:“情绪”的可视化与实体化设计

    • 背景: 情绪是内在的、无形的,设计可以尝试将它变得可见、可触摸。
    •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产品或装置,能够将一种或多种情绪(如:焦虑、快乐、平静、兴奋)转化为可感知的物理形态(如:变化的形态、流动的光、特定的声音、材质的温度)。
    • 思考方向: 这可以是一个帮助用户觉察和管理情绪的个人工具,也可以是一件纯粹的艺术装置,关键在于找到情绪与物理属性之间富有诗意的连接。
  2. 题目:为“植物”设计的“智能生活管家”

    • 背景: 人们越来越喜欢在家中养植物,但常常因为“忘记”而导致植物枯萎。
    • 设计任务: 设计一款专门为植物服务的智能产品,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浇水器,而是一个真正理解植物需求和生活习惯的“管家”。
    • 思考方向: 它如何与植物“对话”(监测土壤、光照、湿度)?它如何与主人“沟通”(用何种方式提醒、报告“健康状况”)?它能否学习主人的作息,提供最优的养护方案?
  3. 题目:基于“梦境”的叙事性交互体验设计

    • 背景: 梦境是潜意识的奇幻舞台,充满了非逻辑、超现实的元素。
    •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交互式体验,可以是VR/AR应用、一个互动网页、或是一个实体装置,让用户能够“进入”一个或多个被精心设计的梦境场景,并进行探索和互动。
    • 思考方向: 如何构建梦境的视觉和听觉语言?如何设计符合梦境逻辑(而非现实逻辑)的交互规则?如何引导用户在梦境中完成一个微型叙事或情感探索?

如何选择与开始?

  1. 从兴趣出发: 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有话可说的题目,热情是最好的驱动力。
  2. 明确边界: 将宽泛的题目聚焦到一个具体的点上,不要设计“所有老年人的产品”,而是设计“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辅助套件”。
  3. 用户研究: 在动手设计前,去了解你的目标用户,观察他们、访谈他们,找到他们未被满足的真实需求。
  4. 快速原型: 不要追求完美,先用草图、模型、简单的数字工具快速做出一个“能用”的原型,然后根据反馈不断迭代。 能给你带来灵感!祝你设计愉快!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