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沟通技巧团辅今天怎么上才最有效?

沟通技巧团体辅导方案:破冰、连接与赋能

核心理念

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更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共鸣和关系的建立,本次团辅旨在通过体验式学习互动式练习,帮助成员:

沟通技巧团辅今天怎么上才最有效?-图1

  1. 自我觉察: 认识到自己当前沟通模式的优势与盲点。
  2. 技能学习: 掌握核心的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有效提问等。
  3. 实践演练: 在一个安全、支持的环境中反复练习,将技巧内化为能力。
  4. 建立连接: 通过真诚的交流,在团体中建立信任和支持性的关系。

团体目标

  • 总目标: 提升成员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的沟通效能,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 具体目标:
    • 能够区分观察与评判,并运用“我”信息进行清晰表达。
    • 掌握并实践积极倾听的技巧(复述、澄清、共情)。
    • 学会使用开放式问题来促进深度对话。
    • 能够识别并管理沟通中的情绪,尤其是在冲突情境下。
    • 提升在团体中表达自我和给予/接受反馈的勇气与能力。

适合人群

  • 希望改善人际关系的大学生。
  • 面临职场沟通压力的年轻白领。
  • 感到亲子沟通不畅的家长。
  • 任何希望提升自我、学习与人连接技巧的人士。

团体规模建议: 8-12人,人数太少互动不足,人数太多则难以保证每个人的参与度。

活动准备

  • 带领者: 1名,负责引导、控场、创造安全氛围。
  • 场地: 安静、舒适、私密的空间,有椅子围成一圈(U型或圆形),便于互动。
  • 物料:
    • 白板或大张纸、白板笔/马克笔
    • 便签纸、笔(每人一份)
    • 计时器
    • (可选)小礼物或零食,用于暖场和奖励
    • (可选)背景音乐,用于某些冥想或书写环节

团辅流程(90-120分钟)

第一部分:暖场与破冰 (15-20分钟)

目标: 放松身心,建立信任,让成员之间初步熟悉。

活动1:名字接龙+一个词

  • 规则: 从带领者开始,说出自己的名字和一个代表自己当前心情或状态的词(如:“我是开心的阿杰”),下一个人不仅要重复上一个人的名字和词,还要加上自己的(如:“这是开心的阿杰,我是平静的小琳”),依次类推。
  • 目的: 快速记住彼此的名字,并通过一个词进行初步的情感连接。

活动2:一句话介绍

  • 规则: 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句话必须包含“我”和“喜欢/希望/擅长”。
  • 示例: “我是小王,我希望在这里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
  • 目的: 引导成员关注团体目标,并开始用“我”的视角进行表达。

第二部分:主题引入与技能讲解 (20-25分钟)

目标: 明确本次主题,介绍核心沟通概念。

概念引入:沟通的冰山模型

  • 讲解: 带领者在白板上画一个冰山,水面以上是“行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水面以下是“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大多数沟通冲突都源于我们只看到了水面上的行为,而忽略了对方冰山下的需求。
  • 目的: 帮助成员建立系统性思维,理解沟通的深层含义。

核心技能一:非暴力沟通 - “我”信息

  • 讲解: 介绍“我”信息的公式:当...(观察)时,我感到...(感受),因为...(需要/观点),我希望...(请求)。
  • 对比: 与“你”信息(“你怎么总是迟到!”)的指责性进行对比,展示“我”信息(“当你迟到15分钟时,我感到有些担心,因为我需要安心,下次可以提前告诉我一声吗?”)的建设性。
  • 练习: 请成员尝试将一个生活中的抱怨,改写成“我”信息。

核心技能二:积极倾听

  • 讲解: 介绍积极倾听的三个层次:
    • 复述: “你的意思是...对吗?”
    • 澄清: “你刚才提到的‘压力’,具体是指...?”
    • 共情: “听起来那件事真的让你很沮丧。”
  • 目的: 强调倾听比说话更重要,是理解他人的关键。

第三部分:核心活动与实践演练 (30-40分钟)

目标: 通过深度互动,让成员实际运用所学技巧。

活动:世界咖啡馆

  • 规则:
    1. 分组: 将成员分成3-4人一组,围坐一桌,每桌确定一个“桌主”。
    2. 提出问题: 带领者提出一个与沟通相关的、有深度的开放性问题。
      • “分享一个你最近感到沟通不畅的经历,当时发生了什么?”
      • “在亲密关系中,你最希望对方如何倾听你?”
      • “当面对批评时,你通常如何回应?你希望如何回应?”
    3. 第一轮讨论: 小组围绕问题讨论15-20分钟,桌主负责记录关键点,其他人需要积极倾听并尝试用“我”信息表达。
    4. 轮换: 除了桌主留下,其他人起身,加入到不同的讨论组。
    5. 分享与连接: 新组员先分享上一组的讨论精华,然后继续围绕同样的问题进行新一轮讨论,桌主分享本组记录。
    6. (可选)再次轮换。
    7. 集体分享: 所有人回到原位,桌主向全体成员分享本桌的讨论成果。
  • 目的: 让成员在不同的小群体中,就同一主题进行多角度、深度的交流,充分实践倾听和表达技巧。

第四部分:分享与总结 (15-20分钟)

目标: 整合体验,巩固学习,给予反馈。

大组分享

  • 引导: 带领者邀请成员分享:
    • 最大的收获/惊喜是什么?
    • 今天哪个练习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 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感悟?
  • 目的: 通过分享,让每个人的学习被看见、被强化,同时促进团体的深度连接。

给予与接受反馈

  • 规则: 带领者可以先做一个示范,然后邀请成员向另一位成员给予一个具体、真诚、正向的反馈。
  • 示例: “小张,我刚才在听你分享时,非常欣赏你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让我觉得很受启发。”
  • 目的: 练习如何给予和接受赞美与建设性意见,这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总结与赋能

  • 带领者总结: 简要回顾今天学习的关键点(“我”信息、积极倾听、冰山模型)。
  • 布置“家庭作业”: 鼓励成员在未来一周,尝试在工作中或家庭中,至少使用一次今天学到的沟通技巧。
  • 结束语: 感谢所有人的参与和真诚分享,肯定每个人的努力和勇气。

带领者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始终强调“保密原则”和“不对他人评判原则”,营造绝对安全的心理空间。
  2. 灵活调整: 根据团体的能量和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活动时间和内容。
  3. 角色定位: 带领者是引导者、支持者,而非说教者,多提问,少给答案。
  4. 关注沉默者: 用温和的方式鼓励沉默的成员参与,如“XX,我注意到你一直在很认真地听,有什么想和我们分享的吗?”
  5. 处理冲突: 如果团体中出现分歧或冲突,这正是绝佳的“教学时刻”,可以引导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技巧来处理。

这个方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丰富,祝您的沟通技巧团辅活动圆满成功!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