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思品教学技巧2025年如何提升课堂实效?

以下我将从核心理念、具体技巧、教学流程和注意事项四个方面,为您系统梳理思品教学的技巧。

思品教学技巧2025年如何提升课堂实效?-图1


核心理念:思品教学的“道”

在探讨具体技巧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这是所有技巧的灵魂。

  1. 生活化理念:道德源于生活,也必须回归生活,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热点事件、社会现象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
  2. 主体性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体验和表达,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3. 体验性理念:“知道”不等于“认同”,“认同”不等于“践行”,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在内化中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深刻的情感体验。
  4. 发展性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困惑,教学的目标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其品德的自主发展。

具体教学技巧:思品教学的“术”

这些技巧是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灵活组合使用。

(一) 情境创设与体验技巧

  1. 案例教学法

    • 做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典型性或争议性的真实案例(社会热点、校园故事、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 关键:案例要有“冲突点”或“两难困境”,能激发学生的思辨,在讲“诚信”时,可以设置“朋友让你帮他隐瞒一个错误,你帮不帮?”的情境。
    • 优点:化抽象为具体,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法

    • 做法: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人物的感受、立场和选择。
    • 关键:扮演后一定要有“分享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谈“如果你是TA,你会怎么想?”“你为什么做这个选择?”“你的选择带来了什么后果?”
    • 优点:极大地增强代入感,深刻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和道德困境,培养同理心。
  3. 情境模拟法

    • 做法:模拟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模拟法庭”、“模拟招聘会”、“家庭矛盾调解会”等。
    • 关键:准备要充分,规则要清晰,让学生在模拟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优点:综合性强,能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多媒体情境法

    • 做法:利用图片、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等视听材料,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 关键:所选材料必须与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并且要设计好引导性问题,防止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 优点:冲击力强,能迅速调动学生情绪,引发情感共鸣。

(二) 互动与探究技巧

  1. 小组合作学习

    • 做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并形成小组观点进行展示。
    • 关键:任务要明确,分工要清晰,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少数人包办。
    • 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集体智慧,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 “头脑风暴”法

    • 做法:针对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现象?”“如何建设美好班集体?”),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批评、不评判。
    • 关键:营造安全、开放的氛围,鼓励奇思妙想,教师只做记录和引导。
    • 优点:激发创造性思维,汇集集体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 辩论赛

    • 做法:选择具有争议性的辩题(如“网络交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
    • 关键:辩题要能激发深度思考,辩论过程要引导学生尊重对手,理性论证,而非人身攻击。
    • 优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快速反应能力,在思辨中明理。

(三) 活动与实践技巧

  1. 项目式学习

    • 做法:围绕一个大的主题(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校园欺凌现象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历“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展示成果”的完整过程。
    • 关键:教师是项目的设计者和顾问,全程提供支持,但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 优点:综合性、实践性最强,能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
  2. 社会实践

    • 做法: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进行社区服务,采访先进人物等。
    • 关键:活动前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活动后有深入的反思和分享。
    • 优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实现知行合一。
  3. 主题班会/团日活动

    • 做法:将思品课的主题延伸到班级活动中,由学生自主策划和主持。
    • 关键:主题要鲜明,形式要多样,全员参与,让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平台。
    • 优点:将德育融入日常,增强班级凝聚力,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流程设计:一堂精彩的思品课

一堂成功的思品课,通常遵循以下流程:

  1. 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一个小故事、一个热点新闻、一个短视频或一个提问,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合作学习,明辨是非):通过案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核心问题的探究,这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通过追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3. 内化(情感共鸣,价值认同):在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享感受、提炼观点,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和升华,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鸣。
  4. 践行(联系实际,指导行动):将课堂所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或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5. 梳理知识,升华主题):简要回顾本课要点,用一句有力的话或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结束课程,留下余味。

注意事项与教师素养

  1. 避免“说教化”:切忌把思品课上成“满堂灌”的政治课,多用启发、引导,少用命令、训斥。
  2. 处理“生成性”问题:课堂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甚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观点,教师不应回避或粗暴打压,而应将其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性的辨析。
  3. 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就是最生动的教材,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4.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思品课的评价不能只看一张试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行为习惯的改变。

优秀的思品教学技巧,核心在于“动心”和“践行”。 它要求教师是一个高超的“导演”,能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剧本”;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理解学生内心的困惑;更是一个智慧的“引路人”,能点亮学生心中的道德之光,并引导他们走向知行合一的人生道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