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为“视听”而写,而非为“阅读”而写
这是所有技巧的出发点,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你的文字是给观众听的,同时要引导摄像师和剪辑师去拍摄和剪辑画面。

- 口语化: 想象你正在和一位朋友聊天,用最自然、最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书面语、长句、复杂的从句和专业术语。
- 视觉化: 你的文字应该能“画”出画面,好的电视稿能让人一听就“看到”场景,而不是听到一堆抽象的描述。
- 节奏感: 电视新闻是时间的艺术,句子要短,信息要精炼,通过短句和标点符号(尤其是逗号和句号)控制语速和停顿,制造紧张或舒缓的节奏。
电视新闻稿的核心结构要素
一条标准的电视新闻稿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 要求: 简洁、醒目、概括核心内容。
- 技巧: 多用动词,制造悬念或直接点明结果。“暴雨突袭京城”就比“今日北京遭遇暴雨天气”更有冲击力。
-
出镜记者/主持人开场白:
- 作用: 记者直接面对镜头,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素(5W1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
- 技巧: 语言要自信、有力,背景通常是新闻现场。
-
- 作用: 详细展开新闻内容,提供背景、细节、多方声音和专家观点。
- 结构: 通常遵循“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但为了叙事流畅,也会采用“故事化”结构。
- 关键: 将文字与画面描述分开,在稿件中明确标注画面内容,方便后期制作。
-
同期声:
- 作用: 这是电视新闻的灵魂,包括现场声、采访录音等,它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感染力。
- 写作技巧: 在稿件中用引号或特殊标记(如【同期声】)标出,写稿时要考虑到同期声的长度,并留出恰当的空隙。
(画面:火灾现场,消防员正在扑救) 记者: “目前火势已得到控制,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同期声:消防队长】 “我们接到报警后,出动了5辆消防车,20余名消防员,起火原因是线路老化,具体损失还在统计中。”
-
- 作用: 总结新闻,或提出展望、引人深思的问题,或预告后续报道。
- 技巧: 可以回到出镜记者,由记者进行总结,结尾要有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核心写作技巧详解
语言技巧:短句为王,多用动词
- 避免长句: 将一个长句拆分成两到三个短句。
- 差: “对于那些在此次暴雨中家园被毁的受灾群众来说,政府迅速启动的应急预案和及时的物资援助无疑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安慰。”
- 好: “暴雨冲毁了部分群众的家园,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送来了急需的物资,这给受灾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安慰。”
- 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动词让画面动起来,形容词和副词则显得空洞。
- 差: “他非常愤怒地走进了会议室。”
- 好: “他猛地推开会议室的门,大步走了进去。”(“猛地推开”、“大步走进”这些动作本身就传达了“愤怒”的情绪)
视觉化技巧:让文字“动”起来
- 多用名词和具体场景: 描述具体的人、物、地点,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 差: “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失业了。”
- 好: “(画面: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招聘会上,数百名求职者排着长队,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
- 使用比喻和类比: 帮助观众理解复杂或抽象的信息。
“这个项目的规模,相当于在一年内重建了三个鸟巢。”
- 在稿件中嵌入画面提示: 这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用括号 写下你希望看到的画面。
- (画面:特写,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正在修理零件)
- (画面:航拍,连接两岸的雄伟大桥)
- (画面:资料画面,十年前的对比照片)
结构与节奏技巧:起承转合,张弛有度
- 开门见山: 开头第一句话就要点明新闻核心。
- 逻辑清晰: 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是”等词语引导观众思路。
- 控制信息密度: 一条新闻稿不宜塞入过多信息点,聚焦核心事件,次要信息可以作为背景或补充。
- 善用标点: 逗号创造停顿,句号结束一个意思,短句+句号,是制造紧张节奏的利器。
注意事项与避坑指南
- 避免信息重复: 不要让解说词和画面内容说同一件事,画面是“展示”,解说词是“补充”和“深化”,画面里已经有的东西,解说词就不要再啰嗦一遍。
- 不要念稿子: 记者出镜时,语言要自然、流畅,像是即兴发挥,即使背后有稿件也要熟记于心,避免“播音腔”。
- 客观中立: 尤其是硬新闻,要平衡多方观点,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汇(如“可恶的”、“伟大的”等),除非是评论性节目。
- 核实信息: 所有数据、引语、事实必须准确无误,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强,错误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
- 考虑时长: 一般情况下,一分钟新闻稿的字数在 180-220字 左右,写作时要心里有数,控制好篇幅。
范例对比:一份差的稿件 vs 一份好的稿件
【新闻事件】 市中心公园新开了一个无人售花亭,市民扫码即可买花。
差的电视新闻稿
** 市中心公园设立无人售花亭
(记者出镜) “各位观众,我现在是在市中心公园,这里近日出现了一个新的便民设施,那就是无人售花亭,这个举措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和人性化,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 这个无人售花亭是由园林部门投资建设的,占地面积约五平方米,亭内设有冷藏设备,确保鲜花的新鲜度,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亭身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选择自己喜欢的鲜花,然后通过手机支付完成购买,整个过程非常便捷,无需与人接触,也无需排队等候,据了解,这种模式在全市尚属首次,它不仅方便了市民,也减少了人力成本,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尝试,许多市民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科技改变生活的又一个例证。
好的电视新闻稿
** 扫码即买!市中心公园开出无人花亭
(记者出镜) “(背景:记者站在一个漂亮的花亭前,周围有市民正在选购)大家看,我身后这个就是市中心公园新开的无人售花亭,不用排队,不用找零,手机扫一扫,就能把鲜花带回家。” 画面: 特写,手机扫描二维码的瞬间) 这个占地不到5平米的小亭子,却藏着大便利,亭内,玫瑰、康乃馨、百合等鲜花被精心摆放,冷藏设备让它们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市民李小姐刚买完一束花。 (【同期声:市民 李小姐】**) “特别方便,下班顺路就能买束花回家,不用再跑花店了。”
(画面: 对比镜头,传统花店店主忙碌 vs 无人花亭安静) 这种“无人零售”模式,是全市公园里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园林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是为了提升服务效率。 (【同期声:园林部门负责人】) “我们想用科技手段,为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