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高考语文得分小技巧,2025年还能用吗?

高考语文想拿高分,光靠“死读书”是不够的,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和策略,能让你的努力事半功倍,下面我将从“战略布局”“战术细节”,为你全方位梳理高考语文的得分小技巧。

高考语文得分小技巧,2025年还能用吗?-图1


第一部分:战略布局——考前准备与心态调整

这是基础,决定了你发挥的“下限”。

  1. 回归真题,研究“套路”

    • 做什么:把近5-10年的全国卷(或你所在省份的卷子)做一遍,但不是简单地做对答案,而是要分析:每一道题考什么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诗歌鉴赏的“情景关系”、“炼字炼句”)
    • 怎么做: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错题和对应的“陷阱”或“考点”,你会发现,高考题型和设问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
  2.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 做什么:快速翻阅教材,重点是:
      • 古诗文:要求背诵的64篇(或当地要求)必须滚瓜烂熟,不仅会背,还要会写,更要理解其中的名句和思想情感,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课下注释是重点。
      • 文学与文化常识:作家、作品、时代、流派、文化常识等,要形成知识网络。
  3. 建立素材库,告别“无米之炊”

    • 做什么:准备一个素材本(或手机备忘录),分类积累。
      • 人物素材:屈原、苏轼、杜甫、鲁迅、袁隆平、屠呦呦……每个人物准备2-3个不同角度的故事和精神品质。
      • 社会热点:科技发展(AI、航天)、文化传承(国潮、非遗)、青年担当、生态文明等。
      • 名言警句:按主题分类,如“家国情怀”、“奋斗坚持”、“创新思辨”等。
    • 关键:素材不是抄下来就完事,要思考它可以用在哪个主题的作文里,并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其核心观点。
  4. 调整心态,合理规划时间

    • 自信:相信自己长期的积累。
    • 平常心:把高考当作一次普通的模拟考。
    • 作息:考前一周调整好生物钟,保证考试时段精力充沛。

第二部分:战术细节——分模块得分技巧

这是得分的关键,决定了你发挥的“上限”。

现代文阅读(约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约9分)

  • 技巧“三读三比”法
    • 第一读(读原文):快速浏览,圈出概念、论点、论据,把握文章大意和结构。
    • 第二读(读题干):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不正确”、“原因”、“依据”)。
    • 第三读(读选项):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中“找原文,比差异”。
    • 偷换概念(把A说成B)、以偏概全(部分说成整体)、无中生有(原文没提)、因果倒置已然未然混淆(“了”和“将”)、混淆关系(并列说成因果)。
    • 口诀:选项原文有,比对是关键;细微差别处,陷阱藏其间。

文学类文本阅读(约15分)

  • 小说阅读

    • 情节作用题结构上(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制造悬念、作为线索);内容上(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暗示环境)。
    • 人物形象分析题“三看三析”,一看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二看情节(人物做了什么);三看环境(人物在什么背景下活动),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切忌只贴标签。
    • 环境描写作用题“四步法”。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性格;④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题
    • 标题作用题+结构+主题”。①点明主要人物/事件/环境;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概括小说主旨;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 散文阅读

    • 技巧“形散神不散”,抓住文章的“神”(主旨)是关键。
    • 句段作用题:,结构上: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呼应开头),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观点。
    • 主旨/情感探究题“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先分析文章写了什么(表层的景物、事件),再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情感、哲理(深层的主旨),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和抒情议论的段落。

实用类文本阅读(约12分)

  • 技巧“信息定位与整合”
    • 选择题:和论述类文本类似,找准信息区间,仔细比对。
    • 主观题“问什么答什么”,先审清题目要求(原因、意义、措施、看法等),再回到原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然后进行概括、提炼、整合,答案尽量用原文词句,组织语言要简洁、有条理。

古诗文阅读(约34分)

文言文阅读(约19分)

  • 技巧“联系上下文,猜词解句”
    • 实词/虚词题:代入法,将选项放入原句中,看是否通顺,联系课内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
    • 翻译题“信、达、雅”,但高考重点在“信”和“达”。
      •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逐句对应翻译。
      • 注意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要调整语序。
      • 注意得分点:通常是关键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一个词一分,一个句式一分。
    • 内容分析题“排除法”,找到选项在原文的对应信息,注意事件是否张冠李戴、时间是否错位、因果关系是否颠倒等。

古代诗歌阅读(约9分)

  • 技巧“意象 -> 意境 -> 情感 -> 手法”
    • 炼字/炼句题“解释义+描景象+点效果/情感”,先解释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再描绘其构成的画面,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富有韵味、烘托了……情感)。
    • 情感主旨题“抓意象+看注释+品诗眼”,抓住诗中的典型意象(如“杨柳”表送别,“月亮”表思乡),结合诗歌标题、作者生平、小序、注释,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 表现手法题“识别+分析+效果”,先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拟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用典等),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说明该手法如何增强了表达效果或深化了主题。

名篇名句默写(约6分)

  • 技巧“背熟+写对+不写错别字”
    • 这是“送分题”,也是“失分重灾区”。
    • 关键:不仅要会背,还要会写,对易错字(形近字、音近字、通假字)要重点记忆,可以尝试“听写”来检验。

语言文字运用(约20分)

  • 技巧“语境意识”是灵魂
    • 成语/词语辨析:放到具体句子中,看是否符合语境(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程度轻重)。
    • 病句修改“主干枝叶法”,先提取句子主干(主谓宾),看是否有残缺或搭配不当;再分析修饰成分(定状补),看是否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问题。
    • 连贯排序题:**“找逻辑”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