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核心且实用的话题。“处事方式”和“说话技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好的处事方式是骨架,决定了你做事的方向和格局;而好的说话技巧是血肉,让你的想法和行动被他人理解、接受和支持。

下面我将从核心理念、处事方式、说话技巧以及两者如何结合四个方面,为你提供一个全面且可操作的指南。
核心理念:一切行动的基石
无论处事还是说话,以下三个核心理念是最高指导原则:
- 同理心: 这是所有技巧的“内功”,在做任何事、说任何话之前,先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他/她关心什么?他/她的感受如何?他/她需要什么?” 同理心能让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并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 真诚: 技巧可以学习,但真诚无法伪装,虚伪的言行迟早会被识破,并摧毁信任,基于真诚的处事和说话,即使技巧稍显笨拙,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长期信任。
- 目标导向: 每一次沟通和行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建立关系?还是为了传递信息?明确目标能让你在过程中不偏离方向,更高效地达成结果。
处事方式:建立个人品牌与影响力
处事方式决定了你如何应对问题、承担责任、与人合作,它反映了你的品格、格局和可靠性。
情绪稳定,对事不对人
- 表现: 遇到问题时,先冷静分析,而不是立即发怒、抱怨或指责,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犯错的个人”。
- 实践:
- 深呼吸: 情绪上头时,先给自己几秒钟冷静时间。
- 用“我们”代替“你”: 把“你怎么又搞砸了?”换成“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出在哪里,下次如何避免。”
- 关注解决方案: 抱怨无益,把精力放在“如何解决”上。
主动担当,不推诿
- 表现: 勇于承担责任,尤其是在自己负责的领域或自己犯的错面前,不找借口,不甩锅。
- 实践:
- 承认错误: “抱歉,这是我的疏忽,我来负责解决。” 这句话比任何解释都更有力量。
- 主动补位: 看到团队有困难,即使不是自己的分内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手。
- 结果导向: “我保证完成任务”不如“我保证完成任务,并会定期向您汇报进展。”
换位思考,寻求共赢
- 表现: 在决策或行动前,考虑所有相关方的利益和感受,力求找到一个对大家都有利的方案。
- 实践:
- 倾听各方意见: 在会议或讨论中,先听完所有人的想法,尤其是反对意见。
- 寻找共同点: “我们都希望项目能成功,那么如何实现呢?”
- 提出建设性方案: “你的方案A考虑到了成本,我的方案B考虑到了效率,我们能不能结合一下,形成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案C?”
注重细节,追求靠谱
- 表现: “靠谱”是极高的评价,意味着你承诺的事情会做到,交代的事情会反馈,细节之处能让人放心。
- 实践:
-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是职场铁律。
- 多想一步: 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前准备预案。
- 书面确认: 重要的事情通过邮件或聊天工具进行确认,避免口头承诺的误解。
说话技巧:高效沟通的润滑剂
说话技巧是处事方式的“放大器”,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说法,效果天差地别。
赞美要具体,批评要对事
- 赞美: 不要说“你真棒”,而是说“你今天做的PPT逻辑非常清晰,特别是数据分析那部分,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 公式: 具体行为 + 带来的积极影响。
- 批评: 不要说“你这个方案不行”,而是说“这个方案的创意很好,但在市场可行性分析部分,我们可能还需要补充一些数据来支撑,这样更有说服力。”
- 公式: 先肯定优点 + 提出具体可改进的点 + 说明原因。
多用“我们”,慎用“你”
- “我们”:创造团队感,拉近距离,表示共同承担。
“我们来看看下一步怎么做?” vs “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 “你”:容易让对方产生被审视、被指责的感觉,尤其在负面沟通中。
“你总是迟到!” vs “最近会议迟到的情况有点多,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原因?”
善用提问,而非命令
- 提问: 能引导对方自己思考,让他感觉是“我自己的决定”,从而更愿意执行。
“请你把这个做完。” vs “你觉得要完成这个任务,第一步应该做什么?需要我提供什么支持吗?”
- 开放式问题: 用于收集信息、激发讨论。(“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
- 封闭式问题: 用于确认信息、快速决策。(“这个方案你同意吗?”)
学会“非暴力沟通”
这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经典沟通模式,非常有效。
- 观察: 陈述客观事实,不带评判。
- “你过去三天迟到了三次。” (观察)
- “你总是迟到!” (评判)
- 感受: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让我感到有些担心,因为会影响团队的协作节奏。”
- 需要: 说明自己基于什么需求。
“我需要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准时参加晨会,以确保信息同步。”
- 请求: 提出具体、可行的请求。
“你下次能尽量准时参加吗?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前告诉我。”
拒绝的艺术:先肯定,再转折,给方案
- 直接拒绝: “不行,这个我做不了。” (伤感情)
- 艺术拒绝:
- 肯定/共情: “谢谢你的信任,这个任务听起来很有挑战性。”
- 转折/说明原因: “但我目前手头正在处理一个更紧急的项目,时间上实在安排不过来。”
- 提供替代方案: “我可以帮你梳理一下这个任务的思路,或者推荐一个更合适的人选,你看可以吗?”
处事与说话的完美结合:场景化应用
| 场景 | 不好的处事/说话方式 | 好的处事/说话方式 |
|---|---|---|
| 向上汇报 | 只说问题,不给方案。 汇报时逻辑混乱,抓不住重点。 出了问题隐瞒,试图掩盖。 |
处事: 主动思考,带着解决方案去汇报。 说话: 先说结论,再说论据,最后说建议,使用“金字塔原理”。 诚实: 主动暴露问题,并提出补救措施,体现担当。 |
| 向下管理 | 命令式沟通,不解释原因。 只批评,不指导;只给任务,不给资源。 对员工情绪漠不关心。 |
处事: 明确目标,充分授权,并提供必要支持和资源。 说话: 多用提问和引导,解释任务背后的意义,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关怀: 定期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员工状态和困难。 |
| 同事协作 | 遇到分歧就争执,非要分出对错。 习惯甩锅,推卸责任。 信息不共享,搞“信息孤岛”。 |
处事: 以项目成功为共同目标,主动补位,对结果负责。 说话: 使用“我们”,多倾听,寻找共识,用“我理解你的观点,…”来化解分歧。 开放: 主动分享信息,寻求帮助,也乐于帮助他人。 |
| 面对客户投诉 | 第一反应是辩解,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态度冷漠,敷衍了事。 承诺无法兑现。 |
处事: 把客户的投诉视为改进的机会,快速响应,优先解决问题。 说话: 先道歉(为不好的体验道歉,不一定是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