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套系统、实用且充满趣味性的大班幼儿排队技巧,分为核心理念、具体方法、情景应用和常见问题四个部分。

核心理念:从“要我排”到“我要排”
大班幼儿的排队不应是老师的命令,而应是他们乐于参与的游戏和习惯,核心理念是:
- 游戏化: 将排队变成一个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
- 具体化: 抽象的“排好队”对孩子来说很难理解,必须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动作。
- 趣味化: 使用儿歌、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排队过程充满乐趣。
- 自主化: 给予幼儿一定的选择权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排队的管理者,而不是被动服从者。
- 正向激励: 多用表扬和鼓励,少用批评和惩罚,让好行为得到及时强化。
具体方法与技巧
视觉提示法
视觉提示是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最有效的方法。
- 地面标记: 在排队的地方(如走廊、楼梯口、洗手池前)贴上可爱的脚印、小动物图案或箭头贴纸,告诉孩子“小脚丫要踩在脚印上排队哦”。
- 等待线: 在需要等待的地方(如发点心、玩玩具的区域)贴上一条彩色的“魔法等待线”,告诉孩子“请站在小线后面,像小超人一样耐心等待”。
- 排队顺序图: 制作一个简单的流程图,贴在墙上。“听到音乐 -> 找到自己的小脚印 -> 小手放好 -> 眼睛看前面”,用图片和简单文字表示,让孩子一目了然。
- 榜样图片: 张贴一些小朋友正确排队的照片,旁边写上“看,我们排得多棒!”。
儿歌与口诀法
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帮助幼儿记住排队的要点。
-
《排队歌》
“小朋友,排排队,你先我后不推挤。 小手搭好小肩膀,小眼睛,看前面。 一个跟着一个走,我们都是好朋友。”
-
《火车开啦》
“小火车,开动了!呜—— 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 我的火车最稳当,安全开到目的地!”
-
《小手放好》
“排队时,不吵闹,小手放好,小脚站好。 老师说话仔细听,我们都是好宝宝。”
在每次排队前,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唱/念,形成仪式感。
游戏化情境法
将排队融入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和故事中。
- 开火车: 老师是“火车头”,孩子们是“车厢”,老师说:“小火车要开往操场啦!请乘客们准备好,一个接一个上车!”孩子们可以模仿“咔嚓咔嚓”的声音。
- 长龙游戏: 每个孩子把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膀上,变成一条“长龙”,跟着龙头(老师)一起移动。
- 小动物排队: “今天我们都是小鸭子,请小鸭子们排好队,跟着鸭妈妈去游泳啦!”或者“小猴子们,请排好队,我们去摘香蕉!”
- 机器人游戏: “现在我们都变成了机器人,手臂不能乱动,眼睛只能看前方,请启动,走向目的地!”
责任与激励法
让幼儿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 设立“排队小明星”/“队长”: 每天或每周选出一位“排队小明星”,让他站在队伍最前面,并负责提醒大家“小手放好”、“不推不挤”,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激励。
- 小组竞赛: 将全班分成几组,进行“排队比赛”,看哪一组“火车”开得最稳、“小动物”们最守纪律,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小贴纸、额外的游戏时间等奖励。
- 及时表扬: 表扬要具体! 不要只说“你真棒”,而要说:“我看到豆豆的小手一直放在身体两边,眼睛看着前面,真是一个会排队的好榜样!”“这一组小朋友一个跟着一个,走得又快又稳,老师很喜欢!”
- 使用“安静信号”: 当队伍变得嘈杂时,老师可以做一个特定的手势(如将食指放在唇边)或发出一个特定的声音(如摇铃),孩子们看到或听到后,需要立刻安静下来并做出相应动作(如小手放好),这比大声喊“安静!”更有效。
不同情景下的应用
-
外出活动(如去操场、去功能室):
- 方法: “开火车”游戏 + 地面脚印 + 小组竞赛。
- 口令: “小火车,准备出发!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小脚印,搭好前面小朋友的肩膀,我们要出发咯!”
-
洗手、喝水:
- 方法: 地面“等待线” + 视觉提示图 + 儿歌。
- 口令: “我们要去洗手啦,请小朋友们站在魔法等待线后面,我们一起念《洗手歌》。”
-
排队取餐/点心:
- 方法: “小蛇排队”游戏 + “排队小明星”。
- 口令: “点心时间到!请小朋友们像一条可爱的小蛇,一个跟着一个,轻轻地走到老师面前,今天的小明星是乐乐,请他第一个来拿。”
-
上下楼梯:
- 方法: 安全第一! 明确规则“扶着扶手,靠右行”,并分解动作。
- 口令: “上下楼梯,安全第一,请小朋友们扶好扶手,像小机器人一样,一步一步走,眼睛看脚下,不推也不挤。”
常见问题与对策
-
问题1:孩子总喜欢插队。
- 原因: 急于得到某样东西,或没耐心等待。
- 对策:
- 共情与解释: “我知道你很想去玩,但是插队会让后面的小朋友伤心,我们轮流来,每个人都有机会。”
- 提供替代方案: “如果你不想等,可以先去那边看看书,等队伍短一点了再来。”
- 明确后果: “如果插队,你需要回到队伍的最后面,我们要遵守规则。”
-
问题2:队伍里总是推推挤挤。
- 原因: 空间感不足,或觉得好玩。
- 对策:
- 增加空间: 适当拉大孩子之间的距离,比如让他们“张开小手臂,和前面的小朋友保持一个手臂的距离”。
- 设定身体接触规则: “排队时,小手放好,不碰前面小朋友的身体。”
- 强调“安全”: “推挤会让小朋友摔倒受伤,我们不希望好朋友受伤,对吗?”
-
问题3:孩子觉得无聊,开始说话、打闹。
- 原因: 排队过程缺乏吸引力。
- 对策:
- 引入“排队游戏”: 在等待时进行一些安静的手指游戏、猜谜语或唱安静的歌。
- 赋予任务: “请你来当小侦探,看看队伍里有没有小朋友的小手没有放好?”
- 变换方式: 今天是“开火车”,明天可以试试“小鸭子排队”,保持新鲜感。
培养大班幼儿的排队技巧是一个需要耐心、智慧和持续强化的过程,关键在于将抽象的规则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孩子能理解的游戏和活动,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并辅以正向激励和幼儿的自主管理,孩子们会逐渐内化规则,从“被动排队”转变为“主动排队”,为顺利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