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高考旅游地理答题技巧有哪些?

下面我将为你系统梳理旅游地理的答题技巧,分为“心法篇”、“战术篇”和“实战篇”三大部分。

旅游地理答题技巧-图1


心法篇:建立正确的答题思维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旅游地理的核心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人地关系”

  1. “谁”去旅游?—— 旅游者

    • 旅游者的动机是什么?(观光、度假、探险、商务、朝拜等)
    • 旅游者的需求是什么?(求新、求异、求知、求乐、求美等)
    • 旅游者的特征是什么?(年龄、收入、职业、文化背景等,这决定了消费能力和偏好)
  2. “去”哪里旅游?—— 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的类型是什么?(自然旅游资源:山水、气候、生物等;人文旅游资源: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现代建筑等)
    • 旅游资源的价值是什么?(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
    • 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如何?(是孤景还是集群?与周边其他景点是否协调?)
  3. “怎么”去旅游?—— 旅游活动

    • 旅游交通:是否便利?可达性如何?
    • 旅游设施:食、宿、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善?
    • 旅游服务:导游、咨询、安全保障等服务是否专业?
    • 旅游体验:游客的满意度如何?是否舒适、安全、有收获?
  4. “为什么”会这样?—— 影响因素

    • 经济因素: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交通成本等。
    • 社会文化因素:闲暇时间、审美观念、政策法规、历史渊源等。
    • 环境因素: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承载力、季节性气候等。

心法总结: 答题时,始终围绕“人(旅游者)—地(旅游资源/目的地)—活动(旅游过程)”这个主线,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战术篇:掌握核心答题模板与术语

有了思维框架,就需要具体的“武器”——标准化的答题模板和专业术语,这能让你的答案条理清晰、用词精准,拿到高分。

旅游资源评价类

通常问“评价某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优势/意义”。

答题模板(“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或 “优势 + 不足”)

  1. 有利条件/优势(从资源、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

    • 资源方面(核心):
      • 种类多样,组合优良: 兼具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或: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游览价值高。
      • 独特性/非凡性: 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历史遗迹或民俗文化,具有垄断性,吸引力强。
      • 集群状况好: 景点分布集中,连线开发,集群优势明显。
      • 地域组合好: 与周边著名景区不重复,形成互补。
    • 市场方面(关键):
      • 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经济发达地区,靠近客源地市场,消费能力强。
      • 交通条件便利: (陆路/空路/水路)交通通达性好,可进入性强。
      • 基础设施完善: 酒店餐饮、商业服务、通讯等设施齐全,接待能力强。
    • 政策与社会方面:
      • 政府支持: 当地政府重视,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
      • 知名度高: 通过宣传(如影视作品、网络推广),品牌效应显著。
  2. 不利条件/不足(同样从以上角度找短板)

    • 资源方面:
      • 资源单一/单调: 景点类型少,变化性不足,易审美疲劳。
      • 集群/组合状况差: 景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 价值不高: 缺乏高品位的独特资源。
    • 市场与交通方面:
      • 地理位置偏远: 远离主要客源地,市场距离远。
      • 交通不便: 交通方式单一,通达性差,路途耗时耗力。
      • 基础设施落后: 接待能力不足,服务档次低。
    • 环境与社会方面:
      • 环境承载力小: 生态环境脆弱,游客过多易造成破坏。
      • 季节性明显: 受气候影响大,旅游淡旺季分明,收入不稳定。
      • 淡季市场开发不足。

旅游规划与影响类

通常问“如何规划/开发”、“分析影响”、“提出对策”。

答题模板(“总-分”结构,分点作答)

  1. 旅游规划(怎么做?)

    • 规划原则: 突出特色、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
    • 具体措施:
      • 产品开发: 设计多样化旅游产品(观光、休闲、度假、研学、康养等),延长产业链。
      • 线路设计: 优化旅游线路,实现景点串联,提高游览效率。
      • 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
      • 品牌营销: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提升知名度。
      • 服务提升: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 旅游影响(有什么影响?)

    • 积极影响:
      • 经济: 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一产/二产向三产转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地区差距。
      • 社会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地区友谊、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发展。
      • 环境: (合理开发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如设立自然保护区)。
    • 消极影响:
      • 经济: 可能造成物价上涨、经济对旅游业依赖过重。
      • 社会文化: 冲击当地传统文化、导致价值观改变、引发社会矛盾(如游客与居民冲突)、文物古迹受损。
      • 环境: 破坏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水、气、固废)、破坏生物多样性、加剧资源消耗。
  3. 可持续发展对策(怎么办?)

    • 控制游客数量: 实施游客限流、预约制,划分核心保护区。
    • 提升环保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旅游。
    • 完善环保设施: 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系统。
    • 立法与管理: 健全旅游法规,加强执法监督。
    •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使其受益,保护其文化。
    • 科技创新: 利用大数据、VR等技术进行智慧管理,提升体验的同时减少环境影响。

实战篇:答题步骤与避坑指南

答题步骤

  1. 审清设问: 圈出关键词,明确题目问的是“评价”、“分析原因”、“提出措施”还是“说明影响”,问题类型决定了你的答题方向。
  2. 提取信息: 从题干、图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是答题的依据,不要脱离材料空谈。
  3. 构建框架: 在脑中或草稿纸上快速搭建答题框架(如“有利+不利”或“经济+社会+环境”)。
  4. 将你的知识和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套用到模板中,用专业术语分点作答。
  5. 检查完善: 看看是否有遗漏,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

避坑指南

  1. 忌“空泛”: 不要只说“交通便利”,要具体说明“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距机场XX公里,可进入性强”。
  2. 忌“罗列”: 不要把想到的点全部堆砌上去,要有逻辑、有层次地组织答案,使用“其次、、“经济、社会、环境”等逻辑词。
  3. 忌“绝对”: 尽量使用“可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等词语,体现地理问题的复杂性和辩证性。
  4. 忌“脱离材料”: 材料是答案的“金矿”,一定要仔细阅读,从材料中找线索、用数据,让答案言之有据。
  5. 书写潦草: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