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战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开始刷题前,先要了解“敌人”是谁。

-
明确试卷结构(新高考I卷)
- 听力(30分):两节,共20小题,第一节5段短对话,第二节4段长对话或独白,语速适中,口音为标准英音或美音。
- 阅读理解(50分):四篇阅读,共15小题,A、B、C篇为传统阅读理解,D篇为“七选五”阅读。
- 语言运用(30分):第一节为“完形填空”(15小题),第二节为“语法填空”(10小题)。
- 写作(40分):第一节为“应用文写作”(15分),第二节为“读后续写/概要写作”(25分)。
-
把握核心考察趋势
- 从“知识”到“能力”:不再单纯考察语法和词汇量,而是强调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 “立德树人”导向:阅读和写作材料多与科技、环保、文化、个人成长等正能量主题相关。
- “读后续写”是重点和难点:这是广东考生必须攻克的“新大陆”,考察逻辑推理、细节描写和语言创新能力。
分项突破:各个击破,专项提升
听力 - 磨耳朵,抓关键
- 日常训练:
- 精听与泛听结合:每天坚持15-20分钟,精听一套真题,反复听,直到听懂每一个词;泛听BBC, VOA, TED演讲等,熟悉不同口音和语速。
- 预读选项,预测内容:利用播放Directions的时间,快速浏览选项,划出关键词(人名、地名、时间、动词),预测对话或独白可能的主题。
- 记笔记:对于长对话,用简单的符号或缩写记下关键信息(如数字、原因、转折词)。
- 应试技巧:
- 保持专注:听力一旦开始,注意力就不能中断。
- 视听一致:听到的内容和选项中高度相似的词,往往是正确答案的陷阱,要结合上下文判断。
- 转折是关键:but, however, yet等词后面往往是考点。
- 不留恋:一道题没听清,立刻跳过,准备下一题。
阅读理解 - 速度与精度并重
- 核心能力:快速定位信息、理解长难句、推断作者意图、掌握篇章结构。
- 训练方法:
- 限时训练:每篇文章控制在7-8分钟内完成,先看题干,再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目的性更强。
- A、B、C篇:注重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注意同义替换,正确答案往往是原文信息的“同义转述”。
- D篇(七选五):
- 先看选项:划出每个选项的关键词。
- 再读空格前后:寻找逻辑线索(如代词this/that/he/she, 连词however/therefore, 重复出现的词)。
- 分析结构:注意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句,它们通常是段落主题句。
- 代入验证:将选好的选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逻辑是否连贯。
语言运用 -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
完形填空:
-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第一遍快速阅读,跳过空格,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基调(是积极还是消极)。
- 瞻前顾后,寻找线索:每个空都不是孤立的,要结合上下文(固定搭配、上下义词、转折、因果)来判断。
- 注意词性转换:有时需要根据句子成分判断所填词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 最后复读:填完后,将全文通读一遍,检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
-
语法填空:
- 判断词性:根据空格在句子中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判断所需词性。
- 给出提示词:如果空格前有“to”,后面可能是动词原形;如果空格前是be动词,后面可能是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或形容词,提示词可能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需要进行词形变化(单复数、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比较级最高级等)。
- 无提示词:通常填连词(and, but, so, because等)、介词、冠词(a/an/the)或代词(it, them, this等)。
- 牢记“3-2-1”规则:通常有3个填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或最高级),2个填虚词(连词、介词或冠词),1个填代词。
写作 - 结构清晰,语言出彩
-
应用文写作(15分)
- 审题三要素:目的(写信、发邮件、通知)、对象(老师、朋友、陌生人)、内容要点(必须全部覆盖)。
- 三段式结构:
-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写信目的。
- 第二段:阐述具体内容,分点说明(用Firstly, Secondly, Finally等连接词)。
- 第三段:表达期望或感谢,
- 模板句型:背诵一些常用的开头、结尾和过渡句型,保证格式正确、无语法错误。
- 书写整洁:卷面分很重要!
-
读后续写/概要写作(25分) - 这是提分关键!
-
读后续写(更常见)
- 第一步:精读原文: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情感发展和情节线索,划出关键信息。
- 第二步:构思情节:根据原文结尾的提示,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构思2-3个合理的情节发展。注意:情节必须与原文逻辑一致,不能天马行空。
- 第三步:列提纲:将续写部分分成两段,每段写3-4句话,确保每段都包含:
- 情感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 动作描写:用生动、具体的动词展现人物行为。
- 环境描写:用环境烘托气氛。
- 与原文的衔接:确保第一段的开头能自然地接续原文的结尾。
- 第四步:语言润色:
- 高级词汇:用
approach代替go to,用tremble代替shake。 - 高级句式:适当使用倒装句、强调句、非谓语动词、各种从句。
- 丰富描写:多使用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
- 高级词汇:用
-
概要写作
- 第一步:阅读原文:通读全文,理解大意。
- 第二步:划分段落:找出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
- 第三步:提炼要点:用一句话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内容。
- 第四步:串联成文:将提炼出的要点用恰当的连接词(如and, but, however, therefore)串联起来,形成一篇60词左右的连贯短文。切忌抄袭原文句子,必须用自己的话转述。
-
应试技巧与时间管理
-
时间分配(建议):
- 听力:20分钟
- 阅读理解:35分钟 (每篇8-9分钟)
- 语言运用:25分钟 (完形12分钟,语法填空8分钟)
- 写作:40分钟 (应用文10分钟,读后续写/概要30分钟)
- 涂卡和检查:5-10分钟
-
答题顺序:按照试卷顺序作答,先做有把握的,建立信心,遇到难题暂时跳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