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考察谈话技巧如何提升沟通效率与信息获取准确性?

以下我将从核心原则、谈话前准备、谈话中技巧、谈话后分析四个维度,为您系统梳理考察谈话的技巧。

考察谈话技巧如何提升沟通效率与信息获取准确性?-图1


核心原则:明确目标,端正心态

在开始任何谈话之前,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这是所有技巧的基础:

  1. 客观中立原则:你的任务是“考察”而非“审判”,不带预设,不贴标签,不因个人好恶影响判断,你的目标是收集信息,而不是证明自己的观点。
  2. 深度挖掘原则:不要满足于表面答案,被考察对象会给出他们认为“标准”的答案,你的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其背后的真实动机、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3. 双向沟通原则:考察不仅是你在“审”对方,也是对方在“审”你(单位、岗位、领导),你的言行举止也代表了组织形象,要展现出专业、尊重和诚意。
  4. 合法合规原则:所有提问必须在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框架内进行,严禁涉及个人隐私、宗教信仰等敏感问题。

谈话前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准备工作的充分程度,直接决定了谈话的成败。

深入研究被考察对象(知彼)

  • 审阅材料:仔细阅读其简历、申请表、笔试/面试成绩、背景调查报告等所有书面材料,用荧光笔标记出需要重点了解、核实或深挖的关键信息点(如工作经历的空白期、项目细节、技能证书等)。
  • 明确考察重点:根据岗位需求和考察目的,确定本次谈话的核心维度。
    • 针对管理者:领导力、决策力、团队管理、冲突处理能力。
    • 针对技术岗:技术深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能力、项目经验。
    • 针对应届生:学习能力、价值观、潜力、对行业的理解。
  • 预设问题清单:基于以上研究,准备一份结构化的问题清单,问题应分为几个模块,如:基本情况了解、核心能力深挖、动机与期望、职业规划等。

明确谈话流程与框架(知己)

  • 设定谈话目标:通过这次谈话,你最想弄清楚哪3-5个核心问题?
  • 设计谈话结构
    • 开场(5-10分钟):建立信任,营造轻松氛围,自我介绍,说明谈话目的和大致流程。
    • 主体(30-45分钟):围绕预设问题清单展开,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进行深挖。
    • 5-10分钟):留出时间给对方提问,并礼貌地结束谈话。
  • 准备环境:选择一个安静、私密、不受打扰的会议室,准备好纸笔(或电脑)用于记录。

谈话中技巧:层层递进,洞察人心

这是考察谈话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问”和“听”。

开场破冰技巧

  • 拉家常式开场:从对方熟悉且无害的话题开始,如“今天过来还顺利吗?”“对这个城市/天气还习惯吗?”
  • 赞美式开场:真诚地赞美其过往的某个成就或作品,如“我拜读了您在XX项目中写的报告,印象深刻,尤其是关于……的部分。”
  • 目的式开场:清晰、坦诚地说明谈话目的,降低对方的心理防备。“今天我们主要是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您,以便我们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整个过程会很轻松,您就当是一次交流。”

核心提问技巧(STAR原则是基础,但要升级)

STAR原则(Situation-情景, Task-任务, Action-行动, Result-结果)是行为面试的黄金法则,但优秀的考察者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 开放式问题为主,封闭式问题为辅

    • 多用“如何”、“怎样”、“为什么”、“能否分享一个……”,鼓励对方展开叙述。
    • 慎用“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这类问题容易得到“是/否”的简短回答,无法获取信息。
    • 反例:“你很有团队合作精神,对不对?”(引导性)
    • 正例:“能分享一个您认为最能体现您团队合作精神的经历吗?您在其中具体扮演了什么角色?”
  • 追问深挖技巧(关键技巧!) 当对方回答一个问题时,不要轻易跳到下一个,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

    • 5W1H追问法
      • What:具体发生了什么?(澄清事实)
      • Why:你当时为什么这么做?(挖掘动机)
      • How:你是如何做到的?(了解过程和方法)
      • Who:涉及到哪些人?(了解人际关系)
      • When:这个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了解时效性)
      • Where: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了解环境)
    • 假设性/情景性问题:考察其应变能力和思维模式。
      • “…情况再次发生,您现在会怎么做?”
      • “如果您和您的上级在某个项目上意见不合,您会怎么处理?”
    • 穷尽式提问:考察其全面性和逻辑性。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您都考虑了哪些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 压力测试技巧(慎用,针对特定岗位)

    • 连续追问: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连续提问,观察其反应是否稳定。
    • 质疑观点:“您刚才提到的这个方法,我认为在XX情况下可能行不通,您怎么看?”(注意语气,是探讨而非挑衅)
    • 制造冲突:“如果您的团队里有两个人都非常有能力,但关系很差,您会如何处理?”(观察其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倾听与观察技巧

“说”是输出,“听”和“看”是输入,后者更重要。

  • 积极倾听
    • 身体语言: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眼神交流,点头示意。
    • 语言反馈:适时用“嗯”、“我明白了”、“然后呢?”等词语回应,表示你在认真听。
    • 不打断:让对方完整表达,即使你已猜到他想说什么。
  • 非语言信息观察
    • 眼神:是自信、真诚,还是闪躲、不安?
    • 表情:谈到兴奋的事时是否神采奕奕?谈到困难时是否眉头紧锁?
    • 姿态:是放松、开放,还是紧张、封闭(如双臂交叉)?
    • 语速和语调:是沉稳有力,还是急促慌乱?对某些话题是否刻意回避或加速带过?

控制节奏与氛围

  • 掌控时间: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每个模块的时间,确保核心问题得到充分探讨。
  • 适时转换话题:当某个话题陷入僵局或已获取足够信息时,要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
  • 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对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如“您这个思路很独特”“感谢您的坦诚分享”,这会让对方更愿意敞开心扉。

谈话后分析:去伪存真,形成判断

谈话结束不代表工作完成,整理和分析是得出结论的关键一步。

  1. 及时记录:谈话结束后,立即趁热打铁,根据笔记和记忆,将关键信息整理成书面记录,不要依赖模糊的记忆,细节会很快被遗忘。
  2. 信息交叉验证
    • 内部验证:将本次谈话获取的信息与简历、笔试成绩等进行比对,看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 外部验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其他考察者沟通,或联系其前雇主/同事进行侧面核实。
  3. 客观评价,形成结论
    • 量化与质化结合:对于可量化的指标(如项目业绩)要准确记录;对于质化的能力(如沟通能力、领导力),要用具体事例来支撑你的评价。
    • 优劣势分析:清晰地列出被考察对象的优势和潜在风险点(劣势)。
    • 匹配度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判断其是否是该岗位的最佳人选,以及如果录用,可能需要提供哪些支持。

优秀考察者的画像

  • 像侦探一样敏锐:善于捕捉细节,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真相。
  • 像记者一样专业:问题设计精准,追问有深度,引导对方说出有价值的信息。
  • 像医生一样沉稳: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能掌控整个谈话过程。
  • 像朋友一样真诚:尊重对方,建立信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