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2025最新考点如何区分?

  • 表达技巧:更偏向于 “如何做”,是作者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使用的 具体方法和工具,它更偏向于 技术层面操作层面
  • 表现手法:更偏向于 “做什么”和“为了什么效果”,是作者为了实现特定艺术目的而采用的 宏观策略和艺术形式,它更偏向于 艺术构思美学追求

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和对比。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2025最新考点如何区分?-图1


表达技巧

核心:工具箱里的工具,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法”。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工匠的工具箱,里面有锤子、螺丝刀、扳手等,这些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工匠可以用它们来打造不同的东西。

特点:

  1. 具体性:指的是非常具体的写作或艺术手法。
  2. 工具性:是服务于更宏大目标的手段。
  3. 基础性: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元素。

常见例子: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都是具体的语言技巧。
  • 描写技巧
    • 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 细节描写:抓住最细微的特征进行刻画。
    • 白描: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勾勒出事物和人物。
    • 工笔:用细腻的笔法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
  • 叙事技巧
    •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全知/限知)。
    • 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 详略得当:有意识地选择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作用:

  • 让语言更生动、形象、有文采。
  • 让叙事更清晰、有节奏、有悬念。
  • 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例子分析:

他饿得像一只三天没吃饭的野狼,眼睛里冒着绿光,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红烧肉。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比喻(像一只野狼)和细节描写(眼睛里冒着绿光,直勾勾地盯着),这些都是表达技巧,目的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他”极度的饥饿感。


表现手法

核心:艺术家手中的蓝图,是整体的、有目的的“策略”。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建筑师的设计蓝图,蓝图决定了建筑的整体风格(是古典还是现代)、结构(是高楼还是别墅)和功能(是住宅还是商场),它不是为了建造一堵墙或一扇窗,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

特点:

  1. 宏观性:着眼于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艺术效果。
  2. 目的性:是为了传达某种思想、情感或主题。
  3. 艺术性:更侧重于美学和哲学层面的追求。

常见例子:

  •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暗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用“白鸽”象征和平,“灯塔”象征希望。
  • 对比: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人物放在一起,突出其特点,美与丑、善与恶、成功与失败。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 讽刺:用夸张、反语等手法,对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批评和嘲笑。
  • 托物言志:通过对某个事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的情感和志向,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描写莲花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 虚实结合:将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实)与虚构的、想象的事物(虚)结合起来,使作品内容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作用:

  • 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 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 创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意境。
  • 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分析:

鲁迅在《药》中,描写了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而这个人血馒头来自被砍头的革命者夏瑜,革命者的鲜血()被愚昧的民众当作治病的“药”(),这二者之间构成了巨大的悲剧性对比讽刺,坟地上的乌鸦、枯草等景物也渲染了悲凉、绝望的气氛,是借景抒情

这里的对比、讽刺、借景抒情都属于表现手法,它们不是为了描写一个动作或一句话,而是为了揭示整个社会的悲剧内核,批判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孤独,这是一个整体的、具有深刻目的的艺术构思。


核心区别总结

维度 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核心问题 “怎么写/画?” (How?) “写/画什么?为了什么?” (What & Why?)
性质 微观、具体、工具性 宏观、整体、策略性
范畴 修辞、描写、叙事等具体方法 象征、对比、讽刺等艺术构思
关系 服务于表现手法,是实现表现手法的手段 统领表达技巧,决定使用何种技巧来达成目的
比喻 工具箱里的锤子、螺丝刀 建筑师的设计蓝图

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 表现手法需要表达技巧来支撑。 没有具体的技巧,再宏大的构思也无法实现。
    • 例子:要运用象征(表现手法)来表现“希望”,你可能需要使用比喻(表达技巧):“希望是黎明前那颗最亮的星。”
  • 表达技巧的选择由表现手法决定。 为了实现特定的艺术效果,作者会选择最恰当的技巧。
    • 例子:为了达到讽刺(表现手法)的效果,作者可能会大量使用夸张(表达技巧)和反语(表达技巧)。

一个完整的例子来串联两者:

原文:在寒冷的冬夜,他像一尊冰冷的石像,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那棵被积雪压弯了腰的枯树。

  • 表现手法分析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寒冷的冬夜”、“积雪压弯的枯树”这些萧瑟的景物,来烘托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沉重和绝望,这是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和情感基调。
    2. 象征:“被积雪压弯了腰的枯树”象征着主人公在生活重压下的挣扎与无奈。
  • 表达技巧分析

    1. 比喻:“像一尊冰冷的石像”,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的麻木、僵硬和失去生气的状态。
    2. 细节描写:“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前”,这个细节强化了他的孤独和沉思的状态。
    3. 感官描写:“寒冷的冬夜”,触觉描写,直接将读者带入情境。

作者为了表达“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沉重”这一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细节描写、感官描写表达技巧,技巧为思想服务,思想指导技巧的运用。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彻底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