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广告早已超越了传统的“贴海报、播视频”模式,进入了创意营销的新纪元,它结合了高铁的速度、科技感、流动性和精准触达等特点,催生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意。

以下我将从核心创意方向、具体案例分享、以及不同载体的创意玩法三个维度,为您全面解析高铁创意广告。
核心创意方向:抓住高铁的“魂”
成功的高铁广告,都抓住了高铁最核心的几个特质,并将其转化为创意语言。
速度与激情:超越物理的“快”
高铁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效率”和“时间”的象征,广告可以围绕“快”做文章,但这种“快”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 创意点:
- “快到可以改变未来”:将速度与科技、创新、未来感结合,一款新发布的高性能芯片广告,可以强调“从研发到应用,快如高铁”。
- “快到留住瞬间”:与摄影、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应用结合,强调高铁让你不错过任何精彩瞬间。
- “快到连接你我”:强调情感连接的迅速,一个异地恋情侣的广告,他们乘坐高铁相见,广告语:“想见你,快不过这趟车。”
流动的风景:从“看广告”到“体验广告”
高铁是一个移动的观景平台,窗外景色不断变化,广告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个动态环境,创造沉浸式体验。
- 创意点:
- “窗外广告”:在特定路段,通过精准的户外广告牌,让乘客在列车经过时看到连贯的、与车内广告主题相关的画面,一个旅游广告,从“山”的牌子到“海”的牌子,再到“城”的牌子,勾勒出完整的旅行路线。
- “声音景观”:通过列车广播系统,在经过特定地标时,播放与地标相关的声音或故事,经过黄河时,播放黄河的奔腾声和历史故事;经过西湖时,播放悠扬的古筝。
- “气味营销”:在高铁站或车厢内,结合季节或主题,释放特定的气味,春天推广樱花主题的香水,车厢里弥漫淡淡花香。
流动的媒体:精准触达“高净值人群”
高铁乘客画像非常清晰:高学历、高收入、商务人士、年轻家庭、旅游爱好者,他们是社会的意见领袖和消费主力,广告要做的,就是精准地“对话”他们。
- 创意点:
- “商务舱的专属会议”:针对商务人士,广告可以强调高铁是“移动的办公室”,一个云办公软件的广告,画面上有人在高铁商务舱里安静地开会、处理文件,广告语:“你的移动会议室,准点发车。”
- “亲子时光的催化剂”:针对带孩子的家庭,推广亲子产品或服务,一个儿童绘本或玩具的广告,画面上孩子在高铁上安静地玩耍,广告语:“让旅途,成为最好的亲子时光。”
- “高端生活方式的引导者”:推广奢侈品、高端汽车、理财产品等,广告风格要简约、有质感,传递一种“与优秀者为伍”的精英感。
科技与未来:打造“未来感”体验
高铁本身就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其环境(干净、安静、网络信号好)也充满科技感,广告可以借此塑造“、“智能”的品牌形象。
- 创意点:
- AR互动广告:在车厢的指定区域(如小桌板、车窗玻璃)设置AR识别码,乘客用手机扫描后,可以看到虚拟的产品模型、游戏或信息,扫描一个汽车模型,可以360度查看内饰;扫描一个景点,可以弹出3D导览。
- 互动屏幕广告:在车厢内的屏幕上,设置互动小游戏或投票,一个饮料品牌可以发起“下一站,你希望我们去哪里?”的投票,参与者有机会获得免费门票。
- “数字艺术展”:将整个车厢或一个包厢打造成一个流动的数字艺术空间,通过屏幕或投影展示艺术作品,与科技、文化品牌合作,提升格调。
经典与前沿案例分享
案例一:日本JR东日本 - 《窗边的你》
这则广告堪称利用“流动风景”的典范,它没有直接推销产品,而是讲述了一个温馨的故事:一对情侣在列车上相遇,通过窗外的风景变化,展现了他们从相识、相恋到相伴的岁月,广告完美地将列车旅程与人生旅程融为一体,情感细腻,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它卖的不是车票,而是“旅途中的美好邂逅”。
案例二:中国高铁 - 《国家名片》系列
这属于宏观叙事的典范,通过震撼的航拍镜头,展示高铁穿山越岭、飞渡江河的宏伟景象,将高铁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科技进步等宏大主题联系起来,这类广告提升了高铁的品牌形象,从一种交通工具升华为一种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案例三:品牌联名 - 《XX高铁“文化专列”》
许多品牌会选择与高铁合作,打造主题专列。
- 故宫文创专列:车厢内装饰融入故宫元素,座椅套、海报、行李架都充满文化气息,乘客仿佛置身于移动的故宫博物馆。
- 动漫IP(如《原神》)主题专列:整个车厢被二次元画风包围,成为粉丝的“朝圣地”,乘客纷纷拍照打卡,在社交媒体上自发传播,实现了病毒式营销。
案例四:互动体验 - “AR寻宝”活动
某旅游城市曾在高铁上发起“AR寻宝”活动,乘客在到达该城市的高铁站后,通过官方APP扫描站内的特定标志,手机屏幕上会出现虚拟的“宝藏”(如优惠券、景点门票、特色小吃兑换码),这不仅增加了旅途的趣味性,也有效引导了乘客在目的地的消费行为。
不同载体的创意玩法
高铁广告载体多样,各有玩法:
| 载体 | 创意玩法 | 目标 |
|---|---|---|
| 车身广告 | “移动的巨幕”:利用车身巨大的面积,制作视觉冲击力强的3D或全息效果广告,在城市中成为流动的风景线。 | 品牌曝光,提升知名度。 |
| 站内广告 | “沉浸式空间”:将整个候车厅或某个通道打造成广告主题场景,推广“冰雪奇缘”,可以布置成冰雪世界;推广咖啡品牌,可以打造一个“快闪咖啡馆”。 | 创造话题,引发社交分享。 |
| 车厢内广告 | 即广告”:将广告内容融入到杂志、视频节目中,在旅游节目中植入目的地酒店的信息;在美食节目中植入调味品的品牌。 | 软性植入,降低用户抵触心理。 |
| 小桌板/头枕 | “微型互动平台”:印刷有趣的谜题、二维码,或放置可擦写的涂鸦板,让乘客在无聊时参与互动。 | 提升广告的趣味性和记忆点。 |
| 高铁Wi-Fi | “个性化推送”:根据乘客连接Wi-Fi时的登录信息(如出发地、目的地),在登录页面或视频播放前,精准推送相关广告,从上海到北京,可以推送北京的旅游或商务服务广告。 | 极致精准,转化率高。 |
高铁创意广告的未来趋势是:从“告知”到“体验”,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产品展示”到“情感连接”。
成功的广告不再是简单地告诉消费者“我很好”,而是要邀请消费者来“感受”和“参与”,让他们在旅途中获得超越预期的惊喜和愉悦,从而对品牌产生深刻的情感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