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有哪些核心要点?

第一部分:宏观思路——三步走战略

拿到一首诗,不要急着下笔,遵循“读诗 → 析题 → 答题”三步走,思路会清晰很多。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图1

第一步:读诗(三遍法)

  • 第一遍(通读): 快速浏览,了解诗歌的,搞清楚:

    • 写了什么? (景物、事件、人物)
    • 谁写的? (知人论世,作者风格和时代背景)
    • 什么体裁? (绝句、律诗、词、曲等,决定结构特点)
    • 整体基调是什么? (欢快、悲凉、豪迈、沉郁……)
  • 第二遍(精读): 逐字逐句分析,抓住关键词和意象,重点关注:

    • 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化静为动。
    • 形容词/副词: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中的“直”和“圆”,精准描绘。
    • 意象: “月”、“柳”、“酒”、“雁”、“杜鹃”等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用典等。
  • 第三遍(品读): 整合信息,把握诗歌主旨作者情感,思考:

    • 作者通过这首诗想表达什么?
    • 是咏物言志?是借景抒情?是怀古伤今?还是送别感怀?

第二步:析题(审题干)

题干是得分的关键!它规定了你的答题方向和范围,常见题型有:

  • “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法: 直接概括情感(如:羁旅之愁、报国无门的愤懑、闲适恬淡的隐逸之情等),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某联/某句/某个字妙在何处?请赏析。”
    • 答法: 这是最常见的题型,必须使用“手法 + 内容 + 情感/效果”的结构。
  • “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
    • 答法: 先点明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虚实结合等),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说明其表达效果或作用。
  •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意象特点。”
    • 答法: 先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抓住意象),然后概括这些画面营造的氛围(孤寂、雄浑、凄美等),最后点出作者的情感。

第三步:答题(结构化表达)

答案一定要条理清晰,最好分点作答,使用“总-分-总”或“观点-阐释”的结构。


第二部分:微观拆解——高频考点与答题模板

炼字/炼词

这是必考题!核心是分析字的“妙处”。

答题模板(万能公式):

  1. 指出字义/词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本义或引申义。
  2. 分析手法(关键): 这个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拟人、比喻、夸张、叠词、通感等)。
  3. 描绘画面/内容: 把这个字放回句中,生动地描绘出它所展现的画面或情景。
  4. 点明效果/情感: 分析这个字对表情达意、营造意境、突出主旨的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思想。

【示例】 问: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好在哪里? 答:

  1. 字义: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吹绿”。
  2. 手法: 运用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炼字手法。
  3. 画面: 仿佛能看到春风拂过,江南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草木萌发的景象。
  4. 效果/情感: 一个“绿”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早日归家的期盼。

赏析句子

通常是赏析某一联或某一关键句。

答题模板(万能公式):

  1. 指出手法: 明确指出本句/联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2. 解释诗句的字面意思,描绘其展现的画面或叙述的事件。
  3. 分析效果/情感: 分析该句/联在结构上(如:承上启下、铺垫、卒章显志)和内容上(如:烘托气氛、塑造形象、深化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

【示例】 问: 赏析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

  1. 手法: 这两句直抒胸臆,没有使用复杂的修辞,但情感深沉。
  2. 意思是说,这份情感哪里是今天才来追忆呢?就在它产生的当时,就已经让人感到迷惘、朦胧了。
  3. 效果/情感: 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将前面所有的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所蕴含的迷惘、哀伤之情推向高潮,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情感的无限追忆和无法把握的深切遗憾,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复杂。

分析表现手法

这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需要掌握常见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手法及作用一览表:

手法类别 具体手法 作用与效果
修辞手法 比喻 使语言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夸张 突出特征,强化情感,增强感染力。
对比 使特点更鲜明,矛盾更突出,情感更强烈。
用典 含蓄典雅,言简意丰,深化主题,引发联想。
设问/反问 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强语气。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托物言志 赋予事物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志向。
衬托/烘托 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主体,渲染氛围。
虚实结合 虚(想象、回忆、梦境)与实(现实、眼前景)结合,拓展意境,丰富形象,突出主旨。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更显静谧;以静衬动,更显生机,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白描 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勾勒景物,质朴自然,真切感人。
联想/想象 ,拓展意境,使诗歌更具浪漫色彩。
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 在结尾点明主旨,深化或升华主题。
铺垫/伏笔 为下文的情节发展或情感表达做铺垫,使结构严谨。
开门见山 开篇点题,不拐弯抹角。
首尾呼应 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答题模板(万能公式):

  1. 明确指出: 本诗/联运用了XX手法。
  2. 结合诗句分析: 具体解释诗句中是如何体现这种手法的。
  3. 阐述效果: 分析这种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突出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避坑指南与加分项

常见“坑”要避开:

  1. 情感单一化: 不要只答“思念”、“悲伤”,情感往往是复杂的,要答得更具体,比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