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技巧

以下是关于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的全面梳理,分为核心理念、沟通原则、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技巧、以及沟通中的雷区四个部分。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技巧-图1


核心理念: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开始任何沟通之前,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理念:我们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为了孩子同一个成长目标的“教育合伙人”。 所有的沟通都应围绕“如何帮助孩子”这一中心展开。


沟通原则:奠定信任的基石

  1. 尊重与平等原则

    • 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职业、背景、观点和情绪,即使不完全认同也要耐心倾听。
    • 尊重学生:在沟通中,多谈论孩子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如“笨”、“懒”)。
    • 保持专业:即使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也要保持冷静和专业,不被对方情绪左右。
  2. 主动与及时原则

    • 主动报喜:不要只在孩子出问题时才联系家长,定期分享孩子的进步、闪光点和趣事,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和关注,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
    • 及时沟通:发现问题时,尽早与家长沟通,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沟通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避免在深夜或清晨打扰家长。
  3. 客观与具体原则

    • 用事实说话:描述孩子的行为时,避免使用“总是”、“从不”等绝对化的词语,用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来代替模糊的评价。
    • 对事不对人:讨论的是“这件事”如何解决,而不是“你这个家长”或“你这个孩子”怎么样。
  4. 换位思考原则

    • 理解家长立场: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好,当家长表现出焦虑、不满或过度保护时,尝试理解他们背后的担忧和原因。
    • 共情对方的情绪:可以说:“我理解您现在一定很担心/着急/生气,如果我是您,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不同场景下的沟通技巧

日常积极沟通(建立信任)

  • 目的:报喜、分享进步、建立情感连接。
  • 方式
    • 小纸条/便利贴:在作业本上写一句鼓励的话。
    • 电话/微信:简短地告知孩子今天在某方面表现很好(如:今天小明主动帮助了同学,非常棒!)。
    • 班级群:分享班级的精彩瞬间、孩子们的优秀作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 话术示例

    “王妈妈您好,想跟您分享一个好消息,今天乐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特别有逻辑,思路清晰,老师为他感到骄傲!”

问题反馈沟通(解决问题)

这是最考验沟通技巧的场景,需要格外谨慎。

  • 准备阶段

    1. 明确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是上课走神、作业不交,还是与同学发生矛盾?)
    2. 收集证据:有具体的事件、时间、地点和经过吗?避免空泛的指责。
    3. 思考解决方案:自己有哪些初步的想法?希望家长如何配合?
  • 沟通阶段(“汉堡式”沟通法)

    1. 第一层(面包-肯定/表扬):从孩子的优点或近期的一个小进步开始,营造积极的沟通氛围。

      “李爸爸,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其实小宇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动手能力特别强,上次科学课上的作品让老师印象深刻。”

    2. 第二层(馅料-问题/建议):客观、具体地陈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察和建议。

      “老师也注意到一个现象,最近几周的数学作业,有些基础题的完成率不高,导致小宇在单元测验中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他后续的学习信心,我想和您一起分析一下,是上课没听懂,还是回家后练习时间不够呢?”

    3. 第三层(面包-期望/鼓励):表达对孩子和家长的信心,展望共同努力后的美好结果。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关注一下,帮他把基础打牢,以小宇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 跟进阶段

    • 与家长达成共识后,明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如:家长多监督作业,老师课堂上多提问)。
    • 过一段时间后,再次与家长沟通,反馈孩子的进步,形成沟通的闭环。

线上沟通(班级群、私信)

  • 班级群
    • 多分享,少指责:多分享积极信息、教育资源和学校活动通知。
    • 避免点名批评:绝对不要在群里点名批评某个学生或家长,如有问题,请私信沟通。
    • 统一发布信息:重要通知请一次性说清楚,避免刷屏。
    • 注意措辞:文字沟通容易产生误解,用词要温和、礼貌。
  • 私信
    • 自我介绍:如果是第一次私信,先说明身份和事由。

      “张妈妈您好,我是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师。”

    • 言简意赅:清晰地说明来意,避免长篇大论。
    • 注意时间:非紧急情况,尽量在工作时间沟通。

家长会沟通

  • 会前准备
    • 整理好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成绩、进步、不足、作品等)。
    • 准备好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目标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 预想家长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好答案。
  • 会中技巧
    • 先整体,后个体:先介绍班级整体情况和共性问题,再进行一对一交流。
    • 积极倾听:给家长充分的表达时间,认真记录他们的疑虑和建议。
    • 控制时间:一对一交流时,注意时间分配,确保每位家长都有机会。
  • 会后跟进

    对于会上未能深入交流的问题,会后通过电话或微信继续沟通。


沟通中的“雷区”(一定要避免!)

  1. 告状式沟通:只在孩子犯错时才联系家长,让家长对老师的电话产生恐惧。
  2. 翻旧账:把陈年旧事翻出来说,容易激化矛盾。
  3. 与家长比较:“你看某某家长多负责”、“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这是沟通的大忌。
  4. 承诺无法兑现:轻易承诺“我一定会管好他”,但后续没有实际行动,会失去家长的信任。
  5. 情绪失控:与家长发生争执,提高音量,甚至说出不理智的话。
  6. 在学生面前“告状”:当着其他同学或孩子的面,向家长数落孩子的不是,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核心在于真诚、尊重和专业,每一次沟通都是一次建立信任、凝聚合力的机会,当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实意为了他们的孩子好时,他们会成为你最坚实的教育同盟,最好的教育,永远是家校同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