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高中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套超详细的高中说明文答题技巧,从“心法”到“招式”,再到“避坑指南”,助你攻克说明文!

高中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图1


第一部分:心法篇 —— 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

在动笔之前,先调整好心态,说明文阅读的本质是“信息检索与逻辑分析”,而不是“文学鉴赏”,它考察的是你作为读者的细心、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心法: 忠于原文,客观作答。

所有答案的依据都藏在文章里,不要脱离文本,不要过度发挥,你的任务不是评判作者写得怎么样,而是准确理解作者写了什么,以及他是怎么写的。


第二部分:招式篇 —— 分步击破,各个击破

拿到一篇说明文,不要从头到尾读一遍再做题,那样效率低,容易遗忘信息,推荐采用“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核心(用时约3-5分钟)

目标: 了解文章“说了什么”和“怎么说的”。

  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直接点明了说明对象或核心内容。
  2. 抓首尾段: 开头段通常引出说明对象,结尾段往往总结全文或点明主旨。
  3. 抓中心句: 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该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段落大意,快速浏览这些句子,就能迅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
    • 时间顺序: 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古代”、“近代”、“现代”、“)。
    • 空间顺序: 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
    • 逻辑顺序: 这是最常见的,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等。
  4. 抓关键词: 圈出文中的专业术语、反复出现的词语,它们通常是说明的核心概念。

此步结束时,你应该对文章的骨架(说明对象、特征、结构、顺序)有了清晰的了解。

第二步:审清题干,定位原文(用时约2分钟)

目标: 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藏身之处”。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就是你的“寻宝图”

  1. 圈出关键词: 圈出题干中的“题眼”,也就是限制性的词语和提问的核心。
    • 范围词: “第X段”、“结合全文”、“最主要的原因”。
    • 疑问词: “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哪些”。
    • 题型词: “作用”、“含义”、“分析”、“概括”。
  2. 回归原文定位: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特别是专有名词、数字、时间等),迅速回到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或段落。答案通常就在定位句的前后

第三步:精准作答,规范表达(用时约5-8分钟)

目标: 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呈现你的答案。

  1. 摘录法: 对于“原文原词就能回答”的问题(如解释词语含义、找出时间地点等),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进行摘录和整合。切忌照抄大段原文,要精准定位到关键句。
  2. 概括法: 对于“需要自己提炼总结”的问题(如概括段落大意、说明特征等),先找到相关的几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遵循“要点化+简洁化”原则。
    • 公式: 谁/什么 + 怎么样 + 结果/特点。
  3. 分析法: 对于“理解分析类”问题(如分析语言特点、说明方法作用等),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表达效果来回答。
    • 公式: 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修辞/词语),生动/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内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

第三部分:题型篇 —— 见招拆招,一招制敌

下面我们针对常见题型,给出具体的答题模板和思路。

理解词句含义

  • 提问方式: “如何理解‘XX’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答题思路:
    1. 本义: 先解释该词语或句子的字面意思。
    2. 语境义: 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它在本文中特指的、具体的含义。
    3. 作用/情感: 最后说明它体现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果有的话)。
  • 答题模板:

    “XX”的本义是……,在文中指……,它生动/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概括说明内容/特征

  • 提问方式: “本文主要说明了XX的哪些特征?” “请概括第X段的说明内容。”
  • 答题思路:
    1. 定位: 找到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2. 提取: 提取每句话的关键信息点。
    3. 整合: 将信息点分类合并,用“其次、最后”或“一是、二是、三是”等词语组织答案。
  • 答题模板:
    • XX的……特征有:①……;②……;③……。
    • 第X段主要从……和……两个方面说明了……。

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提问方式: “第X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答题思路: “方法+对象+效果”是黄金法则。
  •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模板:
    • 举例子: 举了……(具体事例)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 列数字: 列举了……(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 打比方: 将……(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 作比较: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清晰。
    • 下定义: 用科学、简明的语言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严密。
    • 分类别: 把……(说明对象)按照……标准划分为……几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
    • 画图表: 将……内容用图表形式展示出来,直观、简明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一目了然。

分析语言特点

  • 提问方式: “分析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严谨的特点。” “句中‘XX’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答题思路:
    • 分析“准确”: 找出体现准确性、科学性的词语(如约数、限制词、表程度的词),分析其作用。
    • 分析“生动”: 找出运用了修辞(比喻、拟人)或描写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 答题模板(词语能否删去):
    1. 表态: 不能删。
    2. 解词: 解释这个词在文中的含义或作用(如“表示范围”、“表示估计”、“表示程度”)。
    3. 比较: 如果删去,句子变成……,意思就变成了……,与原文……不符。
    4.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所以不能删。

段落/句子作用

  • 提问方式: “第X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答题思路: 从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 答题模板:
    • 内容上: 这句话/这段话写了……(概括内容),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原因),表达了……(情感/观点)。
    • **结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