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图1

    • 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四大类。
    • 学生能够准确辨析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对比与衬托)。
    •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概念讲解—例句分析—实战演练”的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鉴赏方法。
    •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的鉴赏习惯,做到全面、深入地解读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 在品味诗歌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核心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对比、用典等)的内涵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 学会规范、有条理地分析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
  • 教学难点:

    • 准确辨析和运用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正衬与反衬)。
    • 将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诗歌的整体情感、主旨和意境联系起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准备

  1. 教师:制作PPT课件,包含知识点梳理、经典诗歌案例、课堂练习题等。
  2. 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搜集1-2首自己喜爱的并认为运用了巧妙技巧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约5分钟)

  1. 情境导入:
    • 教师在PPT上展示两句诗: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B. “春风又过江南岸。”

    • 提问: 同样是描写春风,为什么“绿”字千百年来为人称道,而“过”字却显得平淡无奇?这个“绿”字好在哪里?
    •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绿”字将春风拟人化,写出了春风的活力和江南的生机,化抽象为具体等。)
    • 教师总结: 这就是“炼字”的妙处,而炼字背后,其实是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在起作用,我们就一同开启诗歌鉴赏的“密码本”,学习如何破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 新课讲授:构建体系,逐层解析 (约25分钟)

教师引导: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大“家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

第一部分:修辞手法——“锦上添花”的语言艺术

  • 教师讲解: 修辞手法是语言的“化妆品”,能让诗句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PPT展示核心技巧及案例:
    • 比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 将沙比作雪,月比作钩,描绘出边塞的苍凉、雄奇。
    • 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 花也感时落泪,鸟也因离别惊心,将诗人的情感赋予花鸟,情景交融。
    •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 极言瀑布之高,突出其雄伟壮观的气势。
    • 对偶/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 词性、结构、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画面感强。
    • 设问/反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 以设问引出,将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江水,化抽象为具体,新奇而深刻。

第二部分:表现手法——“画龙点睛”的构思之道

  • 教师讲解: 表现手法是诗人构思全篇的“骨架”,决定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 PPT展示核心技巧及案例(重点辨析易混淆项):
    • 抒情手法: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直接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渴望。
      • 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借浩渺的江水和远去的孤帆,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辨析:二者区别不大,常通用,前者强调“借”,后者强调“情在景中”,融为一体。)
        • 情景交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所有景语皆情语,萧瑟的景物烘托出游子的孤寂愁苦。
    • 描写手法:
      • 衬托:
        • 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 明媚的春景烘托出诗人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
        •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 用春草萋萋、黄鹂婉转的乐景,反衬出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悲凉。(教学难点,重点强调)
      • 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将权贵奢靡与百姓悲惨直接对比,揭露社会矛盾,情感强烈。
      • 用典: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借用向秀闻笛思旧和王质观棋烂斧的典故,抒发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
      • 虚实结合: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实写卧听风雨,虚写梦中驰骋疆场,虚实相生,深化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三部分:表达方式与结构技巧(简要介绍)

  •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诗歌中通常是几种方式综合运用。
  • 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铺垫、伏笔等。

(三) 合作探究:实战演练,学以致用 (约10分钟)

  1. 分组任务:

    • 将学生分为4-5人小组。
    • PPT展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探究任务: 请小组合作,找出这首词中至少两处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2. 讨论与展示:

    • 各小组进行讨论,记录要点。
    • 邀请1-2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发现。
    • 教师引导与点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