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如何把握翻译中的褒贬色彩转换?

这不仅仅是把单词翻译出来,更是要在目标语言中重现原文的情感色彩、作者态度和语用效果,一个优秀的译者,必须像一位高明的演员,能精准地拿捏每一个词的“感情分寸”。

翻译技巧 褒贬-图1


为什么褒贬色彩如此重要?

  1. 忠实于原文的“神”: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的载体,如果原文是赞扬,译文却显得平淡甚至带有贬义,那就不是“信、达、雅”的忠实,而是对原文的歪曲。
  2. 实现“功能对等”:翻译的目的之一是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一个讽刺的笑话,如果不能译出其讽刺意味,就失去了其功能。
  3. 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某些词在一种文化中是褒义,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带有贬义或不恰当的含义,忽略这一点,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文化误解。

褒贬色彩的核心翻译技巧

以下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几种核心技巧,并附有详细例子。

选词法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技巧,在目标语言中,寻找与原文在基本意义感情色彩上都对等的词。

中文褒义词 vs. 贬义词

中文褒义词 中文贬义词 英文对应褒义词 英文对应贬义词
坚定 固执 firm, determined stubborn, obstinate
谨慎 胆小/怯懦 cautious, prudent timid, cowardly
精明 狡猾 smart, shrewd cunning, sly
自信 自负/傲慢 confident arrogant, conceited
节俭 吝啬 thrifty, frugal stingy, miserly

示例分析:

  1. He is a firm leader.

    • firm 是褒义,指“坚定的,果断的”。
    • 译文:他是一位坚定的领导者。 (正确)
    • 错误译文:他是一位固执的领导者。 (stubborn 是贬义)
  2. She is very thrifty.

    • thrifty 是褒义,指“节俭的,会理财的”。
    • 译文:她非常节俭。 (正确)
    • 错误译文:她非常吝啬。 (stingy 是贬义)

增词法/修饰法

当原文的褒贬义比较隐晦,或者需要在目标语言中加强语气时,可以增加一些修饰词来明确色彩。

示例分析:

  1. 原文:He is smart.

    • smart 是中性偏褒,可以指“聪明”,也可以指“精明”。
    • 如果想强调其“聪明才智”的褒义:
      • 译文:他非常聪明。 / 他真有才华。
    • 如果想强调其“精于算计”的贬义:
      • 译文:他精明了。(带有“过于算计”的负面含义)
  2. 原文:That's a clever idea.

    • clever 同样是中性偏褒。
    • 在赞扬时:这是个绝妙的主意。 (增加“绝妙”加强褒义)
    • 在讽刺时:这可真是个“聪明”的主意。(加上引号,或用“你可真行啊”来传达反讽的贬义)

语境法

这是最高级的技巧,很多词本身是中性的,其褒贬色彩完全由上下文决定,译者必须深入理解语境,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示例分析:

  1. 关键词:ambitious (有野心的)

    • 褒义语境He is an ambitious young man who works hard to achieve his goals.
      • 译文:他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奋斗。 (“有抱负”是褒义)
    • 贬义语境His ambition knows no bounds; he would do anything to get ahead, even if it means betraying his friends.
      • 译文:他的野心没有止境,为了出人头地,他什么都干得出来,甚至不惜背叛朋友。 (“野心”在这里是贬义)
  2. 关键词:aggressive (侵略性的/有进取心的)

    • 商业语境(褒义)We need a more aggressive marketing strategy.
      • 译文:我们需要一个更具进取心的营销策略。
    • 军事/行为语境(贬义)His aggressive behavior made everyone feel uncomfortable.
      • 译文:他咄咄逼人的行为让大家感到很不舒服。

转换法

当原文的褒贬义无法通过直译或简单选词来表达时,可能需要转换表达方式,甚至转换褒贬色彩,以达到最佳效果,这通常用于处理文化差异、成语或习语。

示例分析:

  1. 习语翻译:

    • 原文He killed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褒义,一石二鸟)
    • 直译:他用一块石头砸死了两只鸟。(在中文里可能显得有点残忍,色彩不匹配)
    • 转换:他一举两得。(完美传达了褒义)
  2. 文化负载词:

    • 原文He is a real "wannabe". (贬义,指盲目模仿、渴望成名但水平不够的人)
    • 直译:他是个“ wannabe ”。(中文读者不懂)
    • 转换:他是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 他总想模仿别人,却学不像。(准确传达了贬义)
  3. 反语处理:

    • 原文Oh, you're a real genius! (在某人犯了愚蠢的错误后,这是强烈的讽刺)
    • 直译:哦,你真是个天才!(失去了讽刺效果,反而像在夸奖)
    • 转换:哦,你可真啊!(用反问和“行”字,配上语气,就能完美传达讽刺的贬义)

实战演练

原文段落:

The politician, a notorious self-promoter, stood before the crowd with his usual smug smile. He delivered a slick speech, full of empty promises and platitudes, but the audience wasn't fooled. They saw right through his slick, self-serving rhetoric. He wasn't a leader; he was a shameless opportunist.

翻译分析:

  1. notorious self-promoter:

    • notorious (臭名昭著的) + self-promoter (自我吹捧者) -> 强烈的贬义。
    • 译法:这个政客是个臭名昭著的自我标榜者。 / “爱出风头的政客” (更口语化,贬义)
  2. smug smile:

    • smug (自鸣得意的,沾沾自喜的) -> 贬义。
    • 译法:带着他那惯有的、自鸣得意的笑容。
  3. slick speech:

    • slick (圆滑的,油滑的) -> 在这里指演讲华丽但空洞,是贬义。
    • 译法:发表了一篇花言巧语的演讲。 / 一篇油头粉面的演讲。
  4. empty promises and platitudes:

    • empty (空洞的) + platitudes (陈词滥调) -> 贬义。
    • 译法:通篇都是空洞的承诺和陈词滥调
  5. saw right through:

    • 看穿,识破 -> 中性,但在此语境下带有批判和洞察力,是积极的。
    • 译法:但听众并没有被蒙蔽。 / 但听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
  6. slick, self-serving rhetoric:

    • self-serving (自私自利的) -> 强烈的贬义。
    • 译法:他圆滑、自私自利的说辞。
  7. shameless opportunist:

    • shameless (无耻的) + opportunist (机会主义者) -> 极度贬义。
    • 译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