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开会效率低?3个小技巧提升专注力!

开会不仅仅是坐在会议室里听讲,它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可以显著提升效率的技能,无论是作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掌握一些小技巧都能让会议事半功倍。

开会小技巧-图1

这里为你整理了一份超全的“开会小技巧”,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并针对不同角色(组织者、参与者)给出建议。


会前准备:成功的会议,80%靠准备

准备不足是会议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会议组织者 (Organizer)

  1. 先问自己:真的需要开会吗?

    • 替代方案:一封邮件、一个即时消息、一个共享文档,或者一次简短的1对1沟通,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如果答案是“是”,果断取消会议。
  2. 明确会议目标与议题

    • 目标:这次会议要达成什么具体结果?(决定A方案、明确B项目的负责人、收集C问题的反馈),没有目标的会议就是闲聊。
    • 议题:将目标分解为2-4个清晰的议题,并按重要性排序。
  3. 精心挑选参会者

    • 相关人:只邀请与议题直接相关的人,无关人员的参与是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
    • 决策者:确保关键决策者在场,否则会议可能无法得出结论。
    • 执行者:需要后续执行任务的人也应参与,以确保他们理解任务。
  4. 提前发布会议材料

    • 提前时间:至少提前24小时,最好提前48小时。
    • :包括会议议程、背景资料、数据报表等,让参会者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思考,会上才能直接进入讨论。
  5. 设定清晰的会议规则

    • 时间:明确规定会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并严格遵守。
    • 地点/方式:明确是线下会议还是线上会议(如Zoom, Teams),并附上链接。
    • 期望:明确告知参会者需要提前阅读材料,并准备好自己的想法。

对于会议参与者 (Participant)

  1. 认真阅读会议材料

    这是你的“家庭作业”,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开会,而不是空白大脑。

  2. 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我为什么被邀请?是来提供信息、做决策,还是学习某个内容?我需要准备什么?

  3. 准备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如果议题需要你发言,提前想好要说什么,甚至可以写个简短的发言提纲。


会中高效: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会议的核心在于沟通和决策。

对于会议组织者 (Organizer / 主持人)

  1. 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 这是对所有人时间的尊重,一旦开始,就不再等人(迟到者应有“惩罚”,比如给大家买咖啡)。
    • 指定一个“时间官”,专门提醒议程进度。
  2. 明确角色分工

    • 主持人:引导讨论,控制时间,确保每个人都能发言,把话题拉回正轨。
    • 记录员:负责记录关键决策、行动项(谁、在做什么、何时完成)。
    • 参与者:积极贡献,专注倾听。
  3. 聚焦议程,控制“会议 hijacker”(会议劫持者)

    • 严格按照议程进行,当有人跑题时,要温和但坚定地将其拉回:“这是个很好的点,我们可以在会后单独讨论,现在让我们回到议题X上。”
    • 使用“停车场”(Parking Lot)技巧:将暂时无法讨论但很有价值的议题记在白板或共享文档上,会后另行处理。
  4. 鼓励参与,避免一言堂

    • 主动邀请沉默的发言者:“小王,你对这个方案有什么看法?”
    • 使用轮流发言、匿名投票等方式,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
  5. 聚焦决策和行动项

    • 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决策行动,在讨论结束时,必须明确:
      • 我们决定什么? (What did we decide?)
      • 谁负责做什么? (Who is doing what?)
      • 什么时候完成? (When is it due?)
    • 这是会议中最最重要的一步!

对于会议参与者 (Participant)

  1. 积极倾听,有效发言

    • 倾听:不打断他人,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
    • 发言:发言前先思考,做到观点明确、简短扼要,多用“我建议...”、“我的看法是...”,少用“你应该...”。
  2. 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

    除非你需要查阅会议材料或做笔记,收起手机,关闭不相关的网页,表示对会议和他人的尊重。

  3. 对事不对人

    讨论时,聚焦于问题本身和解决方案,而不是攻击或评价个人。

  4. 做好会议记录

    记录下与你相关的决策和行动项,这是你后续工作的依据。


会后跟进:确保会议成果落地

没有跟进的会议等于白开。

对于会议组织者 (Organizer)

  1. 及时分发会议纪要

    • 黄金时间:会后24小时内发出。
    • 内容清晰:纪要应包含:
      • 会议主题、时间、参会人。
      • 核心决策
      • 详细的行动项列表(负责人、任务描述、截止日期)。
      • “停车场”里的问题(如果有的话)。
  2. 跟踪行动项

    将行动项纳入项目管理工具(如Jira, Trello, Asana)或日历提醒中,定期跟进进度,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对于会议参与者 (Participant)

  1. 回顾并确认自己的任务

    收到会议纪要后,立即检查与自己相关的行动项,明确截止日期,并开始规划工作。

  2. 主动沟通,寻求帮助

    如果在执行任务中遇到困难,及时向负责人或相关同事沟通,不要等到最后一刻。


不同类型会议的侧重点

  • 决策型会议:会前必须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备选方案;会中主持人要引导讨论,明确决策规则(如 unanimity, majority vote);会后必须清晰地记录最终决定。
  • 头脑风暴型会议:会前可以不设固定答案,但可以设定一个开放性问题;会中要鼓励“天马行空”,禁止任何形式的批判和评价;会后需要专人整理和筛选创意。
  • 信息同步型会议:尽量缩短时间,用PPT或报告代替长篇大论;鼓励提问,但避免陷入细节讨论;可以考虑录制,让无法参会的人稍后观看。

总结一句话:好的会议,不是开得越长越好,而是开得越精炼、产出越明确越好。 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助你告别“无效会议”,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在刀刃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