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箍筋绑扎技巧

核心原则与基本要求

在开始操作前,必须牢记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箍筋绑扎技巧-图1

  1. 位置准确:箍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进行布置,加密区、非加密区的位置和长度都不能错。
  2. 绑扎牢固:绑扎点必须牢固可靠,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箍筋不会因振捣而移位、松散或脱落。
  3. 转角方正:箍筋的四个角必须是90度的直角,以保证对主筋的有效约束,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末端应做135°弯钩,且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4. 间距均匀:箍筋的间距在全长范围内应保持均匀一致,不能忽大忽小。
  5. 与主筋垂直:箍筋平面应与梁、柱的主筋方向垂直,确保其对核心区的约束效果。

准备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的准备是高质量绑扎的前提。

  1. 图纸会审:施工前必须仔细阅读结构设计图纸,明确以下信息:

    • 构件尺寸(梁宽、柱截面尺寸)。
    • 主筋的规格、数量和排布。
    • 箍筋的规格、型号、间距(加密区/非加密区)。
    • 特殊要求(如复合箍筋、拉筋等)。
  2. 材料与工具准备

    • 钢筋:按规格、尺寸加工好的箍筋和主筋。
    • 绑扎丝:常用的是20-22号退火铁丝(火烧丝),长度约为30-40cm。
    • 工具
      • 钢筋钩:主要工具,用于钩住铁丝并拧紧。
      • 钢卷尺:测量间距和位置。
      • 石笔:在主筋上标记箍筋位置。
      • 扳手:用于调整主筋间距。
      • 撬棍:用于摆放和调整钢筋位置。
  3. 场地清理:清理作业面,确保没有杂物,方便施工。


标准绑扎步骤(以梁为例)

梁的箍筋绑扎是基础,掌握了梁的绑扎,柱的绑扎就触类旁通了。

  1. 画线定位

    • 在梁的两根角筋上,用石笔根据设计间距画出箍筋的初始位置,第一个箍筋距离柱边或支座边缘 50mm 开始布置。
    • 画线时要确保两端对称,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 摆放箍筋

    • 将加工好的箍筋按画线的位置,依次套在主筋上。
    • 如果主筋有2排以上,应将箍筋拉开,确保能同时套住所有主筋。
  3. 固定主筋间距

    在梁的跨中区域,用2-3根短钢筋垫在两排主筋之间,并用铁丝绑扎牢固,以保证排距正确,这步非常关键,能有效防止浇筑混凝土时主筋位置偏移。

  4. 绑扎箍筋

    • 方法一(一面扣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 将一根绑扎丝对折,套在交叉点上。
      • 用钢筋钩分别钩住绑扎丝的两个端头,向相反方向拧转。
      • 拧转2-3圈后,绑扎丝的两个端头会互相绞紧,然后将多余的绑扎丝向钢筋弯折,防止划伤模板或人员。
    • 方法二(十字花扣法):更牢固,但速度稍慢。

      在相邻的两个绑扎点,分别采用一面扣法,但方向相反,形成十字交叉,使绑扎更稳定。

    • 绑扎顺序:通常从梁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绑扎,或者从跨中向两端绑扎,以保证间距均匀。
  5. 检查与调整

    • 绑扎完成后,用钢卷尺抽查多个位置的箍筋间距,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目测检查所有箍筋是否与主筋垂直,转角是否方正。
    • 轻轻晃动钢筋骨架,检查是否有松动的节点,并补绑牢固。

特殊节点处理技巧

实际工程中会遇到很多复杂情况,处理得当是体现技术水平的关键。

  1. 梁柱节点核心区

    • 重要性:这是抗震的关键部位,箍筋必须加密。
    • 技巧:柱的箍筋应穿入梁的钢筋骨架内,在绑扎梁钢筋时,应先穿入柱的箍筋,待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将柱箍筋按设计间距绑扎到位,并确保其弯钩平直段满足要求,严禁遗漏或用“开口箍”代替。
  2. 主筋搭接区域

    • 要求:在主筋搭接处,箍筋的间距应加密,通常是间距的1/2,且不大于100mm。
    • 技巧:在画线时,就要在搭接区域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做好标记,确保加密区的箍筋数量足够。
  3. 复合箍筋(四肢箍、六肢箍等)

    • 难点:内外箍筋的绑扎容易错位,导致截面约束失效。
    • 技巧
      • 先将外圈箍筋按正常步骤绑扎好。
      • 再将内圈箍筋(小套子)放入,并确保其与主筋垂直。
      • 内外箍筋的交接点必须绑扎牢固,通常每个交叉点都要绑。
      • 可以在内箍的适当位置增加拉筋,以保持其稳定。
  4. 变截面梁

    • 技巧:在梁的截面变化处(如支座处加高),箍筋的高度应随之变化,应加工不同高度的“刀把”形箍筋来适应,而不是简单地用同一高度的箍筋弯折,这会影响钢筋的受力。

常见问题及预防技巧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预防与解决技巧
箍筋间距不均匀 画线不准或绑扎时未控制。 画线时用钢卷尺精确测量,并弹线,2. 绑扎时,每隔3-4个箍筋检查一次总长度,用“分中法”调整。
箍筋歪斜、不方正 主筋位置偏移,绑扎不紧。 绑扎前用撬棍将主筋调整顺直、对齐,2. 绑扎时,确保每个节点都拧紧,特别是转角处。
保护层厚度不足 垫块数量不足或垫块脱落。 按规范要求放置足够强度和数量的垫块(塑料或砂浆垫块),2. 垫块应绑扎在主筋外侧,箍筋内侧,3. 垫块间距不宜大于1米。
绑扎丝扣方向不一致 操作习惯随意。 统一采用“一面扣法”,并保持拧转方向一致(如都顺时针或都逆时针),使钢筋骨架整体受力更均匀。
箍筋弯钩角度或平直段不足 加工时控制不严。 在加工机械上设置限位挡块,2. 抽查加工成品,不合格的坚决退场,3. 绑扎时检查弯钩朝向,应交错布置。

箍筋绑扎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一个优秀的钢筋工,不仅要会动手,更要会思考,理解每一个操作背后的力学原理,记住这几点:

  • 看懂图纸是前提
  • 画线定位是基础
  • 绑扎牢固是核心
  • 节点处理是关键
  • 检查调整是保障

通过反复练习和用心体会,您一定能掌握这门技艺,为工程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